回信略有厚度,摸起來像是有兩三頁信紙似的,這讓楊銳更有緊張的心情,因為他的論文也就好像是這麼厚似的。
「要是被退稿了,我以後都不寄你們,咱可記着影響因子三四十的論文呢,那東西叫神文好不好?」楊銳對着空氣來了一句,才開始拆信封。
真要是被退稿了,他也沒處說理去。人家期刊社退一封高中生寫的專業論文,還需要理由嗎?
「嘶」。
脆生生的信封被楊銳撕開了,手感還挺不錯。
「怪不得那麼多人交筆友,撕信封有點爽。」楊銳胡思亂想着放鬆心情,然後抽出了裏面的信紙,將之抖開了。
正文的字很大,是略有潦草的行書,全文手寫,卻是《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的編輯寫給楊銳的信,開頭就是「楊銳同學」四個字。
顯然,看到一名高中生寫了論文,該報的編輯也起了好奇。他既有詢問的意思,也描述了論文送抵之後的流程,頗有介紹情況的意思。
期刊的編輯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但他們只做初審,也就是檢查論文的類型方向是否符合本期刊的要求,是否達到論文的基本水平,至於論文究竟如何,夠不夠資格發表在該期刊上,其實是由他們選定的審稿人來決定的。
審稿人既有專家教授,也有曾經發表了論文的學者,國際準則是雙向匿名,也就是審稿人和著作者都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這種制度在30年後是通用模式了,可在80年代,許多專家都搞不明白,人家編輯好心好意的向一名高中生說明,也確實有心了。
楊銳不由點頭,這可比他以後遇到的期刊社負責任多了。用不了多久,國內的期刊還要收上千元乃至數千元的版面費呢,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學校給發表了論文的教授講師發獎金——如果不發獎金,就高校教師那點工資,一個月發表兩篇論文,怕是連吃飯的錢都剩不下了,高校可是靠着論文數量過活的。
手寫信的最後,留下了編輯的電話,讓楊銳有時間撥打過去,看的出來,這位絕對是好奇爆了。
也是,現在的高校裏面,好多教師都不懂發表論文,楊銳一個高中生發表了,說是新聞也不為過。
楊銳想了想,決定還是不去打這個電話了。
人家要好奇,就讓他們好奇去,他現在想要的,也就是一張國內學術界的通行證罷了。
有了這封學報上的論文,他就算是發表過論文的民間人士了,總不至於再只有高中生的名頭。
不過,楊銳還是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論文發表的情況,無論發表了多少篇文章,這種激動的心情都是不會改變的。
「有隨信寄來的包裹嗎?」楊銳頭伸到門房裏,邊問邊找。
「今天就你這一封信。」門房的大爺接着八卦的問道:「是不是又發稿費?」
「這種還不知道有沒有稿費呢,你說,連個樣書都不肯寄的。」楊銳埋怨了兩句,去車棚取了自己的車子,直奔山下而去。
算算時間,也到《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的發刊日了。編輯的回信屬於私信,和期刊統一的寄送沒走一路也可以理解。
楊銳等不到樣刊送來了,乾脆決定到西堡肉聯廠去找一份看看,這種國營的大廠每年都要預定的大量的報刊雜誌,它有自己的臟器生化車間,免不了要買一堆的國內期刊。
82年的時候,許多後世出名的期刊尚未創刊,《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卻是五十年代就有的老牌子,楊銳也在西堡肉聯廠的閱讀室看到過。
到了廠子,報了大舅的名字,楊銳就進了西堡肉聯廠的地盤。
比起紡織廠之類的國企,肉聯廠的待遇雖好,環境卻是怎麼都好不起來的。屠宰車間本身就是污染源,廠內還圈着上千隻的活豬等待宰殺,各種氣味混合,實在讓人提不起停留的心情。
楊銳快步去到廠辦的閱讀室,還是頂着大舅的名頭,好容易才拿到新一期的《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這是一本不滿200頁的期刊,封面是彩色的,打開以後,就見幾頁的廣告,也都是彩色的。
和後世的廣告不同,這時候的廣告都很樸實,就是說明自己廠有什麼產品,然後歡迎全
第72章 有資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