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中牧總公司,舉行了盛大的捐贈儀式。
儀式上,陳強陳副總,親自將碩大的假支票,遞交給了楊銳。
楊銳的臉上,掛起了熱情洋溢的笑容,兩手一上一下,接過了假支票,並擺出了姿勢。
在旁邊,海淀區政府的領導也是笑出了一枝花。
雖然五十萬拿不到自己手裏,但這也算是政績不是?
全市的實驗室是不少,能自力更生的有幾個?區級實驗室,一年能有50萬經費的又有幾個?
被人上趕着送錢的快樂,很快傳染到了區領導們,一個個笑的異常真誠。
可惜,手持照相機的記者們,卻是不能理解真誠的可貴。
他們搶時間似的拍下了一卷膠捲,安慰性質的問了陳強幾個問題,就將精力全部投注到了楊銳身上,至於海淀區的領導,就只有區里自己的報紙關注了。
「楊銳主任,您怎麼評價海淀區遺傳工程實驗室的技術實力。」
「楊銳先生,您認為,剛剛成立的實驗室,有能力承擔如此重大的科研任務嗎?」
「楊主任,這50萬,您準備怎麼用?」
「楊銳先生,現在國內還有很多地方的貧困人口,一些邊遠鄉村的群眾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將這50萬元用於科研,是不是太浪費了?」
最後的問題,直接讓楊銳汗毛都豎起來了。
竟然還有人把科研和溫飽對立起來?
不搞科研,有錢就吃,真以為老天爺會發餡餅給你?
沒有高產作物,沒有速生牲畜,沒有農藥化肥和機械化的農作物加工設備,真以為960萬公里的土地,能養活10億人口?明朝人可以用農家肥種稻子,不用化肥純天然,運氣好的話,每家溺死一兩個女嬰,就能養活三個兒子了,但那時候的中國人口是多少?
可惜,激烈的言辭,並不適合眼下的場合,更不適合說給記者聽。
「這位記者。」楊銳點了對方的名,然後站在主席台上,居高臨下的道:「你的意思是,與其將50萬元用於科研,不如用於扶貧,是嗎?」
「我是想問您的意見。」記者不上套,反而有些得意的看着楊銳。
「我的意見?」楊銳拖延了一下。
「是的,您不覺得,將50萬元交給一個剛剛建立的實驗室,有些草率了嗎?這筆錢,如果用於其他地方,您覺得,是否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記者走近了兩步,昂首看着楊銳。
楊銳目視對方,臉上漸漸的又有了笑容,道:「比如說,解決溫飽問題?」
記者認真的道:「溫飽問題是其中之一,國家百廢待興,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50萬元,應該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吧。」
此時,其他記者也將注意力轉移了過來,還有攝像機,悄然亮起了紅光。
楊銳做出沉思的表情。
有敏感的記者,立即拿起照相機,咔咔的拍了起來。
年輕的楊銳,站在一群中老年幹部中間,永遠是最顯眼的一個,朝氣蓬勃又實力強大,很容易令人心態失衡。
楊銳的笑容很特別,溫暖又略帶距離,給人不近不遠的感覺。
不會太親切,又不會拒人千里之外。
這是他做了多年補習老師,練出來的。
做補習學校需要面對的不僅是越來越刁鑽的小孩子,還有越來越刁鑽的家長,笑能解決的問題,指不定比說話還多。
比起周圍一遭或嚴肅或威嚴或猥瑣的官員來說,楊銳要怎麼上相,就怎麼上相。
梅局長卻是有些擔心楊銳說錯話,急忙走過來,站在邊上,冥思苦想。
在這個思想大爆炸的年代,敢說話是媒體的標籤,也是一項麻煩。
尤其是對官員來說,說錯話很容易導致嚴重的政治問題。
楊銳卻是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單純的不爽的看了看記者,道:「我覺得,解決溫飽問題,有兩個最重要的前提。」
楊銳沒有給眾多記者反應的時間,先豎起食指,道:「解決溫飽,第一要靠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持。第二,要靠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是一個50萬或者十個50萬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