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身上掃來掃去。
就見大鴻臚戴仁,起身出列,奏道:「臣大鴻臚仁,昧死以奏陛下:侍中任立政,身負欽命,使於烏恆,今其遇刺,臣愚以為烏恆諸部君長,難辭其罪!」
「陛下宜當遣將軍,分列侯,統大軍,問罪於彼!」
這話真的是殺氣騰騰,就差沒有說,假如陛下不這樣做的話,我漢家就要顏面掃地,臣恐怕將來夷狄會輕中國。
這也是大鴻臚的本性了。
漢之大鴻臚,寫作大鴻臚,讀作戰爭部。
名義上是管外交的,實際上卻是拼命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的主。
早在元光之前,大鴻臚就是鐵杆的主戰派,鷹派的大本營。
歷代大鴻臚的座右銘都是:不要慫,就是干!
馬邑之謀,就是大行(大鴻臚)王恢搞出來的。
至於為何如此?
你仔細看看大鴻臚的職責和權力範圍,就大概可以明白了。
大鴻臚掌諸侯蠻夷及朝覲禮儀。
所以呢,它不是後世理解的外交部,而是一個獨屬於朝貢體系的中央帝國的機構。
其負責的領域就是歸義蠻夷、屬國、附庸。
其權力大小,與歸義蠻夷、屬國和附庸的多寡直接掛鈎。
譬如,太宗和先帝時,大鴻臚就只能管管諸侯王和宗室諸侯的朝覲,以及朝會禮儀。
名為九卿,實為廢物。
但現在呢?
如今的大鴻臚,僅僅是屬國都尉麾下,就編有五支常備野戰力量。
更擁有管轄從居延至九原的數千里草原上的所有歸義、內附和附庸屬國部族的權力。
其權柄在九卿之中,僅次於大司農、光祿勛、執金吾。
其雇員,更是在三十年內,翻了十倍不止。
如今,下轄十署五丞,六百石以上文武官員數百。
大鴻臚跺跺腳,從交趾叢林到塞北草原,都要來一次地震。
這樣的大鴻臚能不好戰嗎?
即使坐在大鴻臚位置上的是鴿派的古文儒生,怕也會被下面的人推着走向戰爭。
更何況,迄今為止,所有漢家的大鴻臚,都是軍伍出生。
戴仁更是從將軍轉職而來的他曾擔任過居延校尉、九原將軍、屬國都尉等要職。
戴仁這一叫囂,立刻就引發了將軍列侯們的一致贊同,紛紛出列拜道:「臣等附議!必以雷霆,而威烏恆!」
這是漢家朝堂上的日常。
無論在什麼問題上,將軍列侯們,都只有一個聲音打!
不打不是人!
概因,利益相關!
軍人天生追求和嚮往戰爭,追求戰爭。
這是他們的本職,他們的使命與義務。
若軍人都主和了,朝堂上還有什麼人來主戰?
張越看着是毫無意外,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因為,在後世,人類燈塔的軍方也是如此。
遇到問題,別人問他怎麼解決?
當然是送民豬自由嘍。
不然,你還指望他們主持正義,主持和平不成?
所以……
壓力一下子就到了丞相劉屈氂身上。
到了朝廷上的文官集團身上。
假如連他們都支持戰爭的話,那麼,戰爭必將到來!
因為,天子不可能否決文武的一致意見。
只是……
劉屈氂回頭看了看自己身後的大司農桑弘羊和守少府公孫遺,見這兩位掌管漢家財政的同僚,都是低頭眼觀鼻,鼻觀心。
劉屈氂就暗罵了一聲:「一群狐狸!」
但他是丞相!
而且是實權丞相,不是石慶、公孫賀那種擺設。
沒有辦法,他只好硬着頭皮出列拜道:「陛下,臣以為不可!」
「如今春耕在即,國家不宜興兵動武,且夫去歲關中大旱,太原倉軍糧奉命入關賑災,今其存糧已不足百萬石……」
第八百二十四節 難道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