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胸甲騎兵團里的主力重騎兵們,他們配屬的重型胸甲,那都是根據士兵個人的身體情況進行定製,而不是和其他騎兵一樣,穿的都是軍方配發的通用胸甲。
而更能體現騎兵部隊地位的戰馬上,第六胸甲騎兵團配屬的主力戰馬乃是清一色的,帝國馬匹培育的最新傑作,也是最近十幾年來陸軍最為滿意的一種戰馬:土密馬。
哪裏像第三騎兵師里一樣,其下屬的輕型胸甲騎兵團配屬的戰馬,只是中亞馬而已。
而這個土密馬,也是目前大唐陸軍里最適合充當重騎兵使用的戰馬了。
在大唐帝國里,如今公認最好,最適合重騎兵乘騎作戰的戰馬自然是句容馬,肩高普遍超過一米六五,爆發力卓越,不管是體型還是爆發力全都是最頂級的。
不過句容馬同時也是公認的最嬌貴的馬匹,餵養的成本高昂,對環境非常的挑。
因此陸軍很多將領對句容馬的態度一直都是相當矛盾的,他們想要大規模裝備句容馬,但是又是養不起,而且除了這個外,還對氣候比較挑。
前些年因為句容馬的爆發力和體型實在是太好,陸軍的騎兵將領有點忍不住,試着引入了幾百匹,看看能不能裝備重型胸甲槍騎兵,結果嘛,半年不到陸軍就是把這批句容馬轉讓給近衛軍了。
不是說不好,而是實在太好,好到陸軍養不起!
那玩意實在太嬌貴,要養活並維持它們的戰鬥力,陸軍需要花費昂貴的費用,後來一算,陸軍養一匹句容馬花的錢,都夠他們養十匹阿拉伯馬了,除此之外,句容馬不能適應北原地區的嚴寒氣候也是一大重要原因,大冬天的都不敢放出去,只能在室內餵養。
所以到目前為止,依舊只有不差錢,同時一定程度上也是充當皇家禮儀騎兵,長期駐防江南一帶的近衛軍第一槍騎兵團裝備了句容馬。
其他部隊都是沒有句容馬的。
除去了句容馬外,目前大唐帝國里最頂級的戰馬,自然就是帝國培育的土密馬了。
這種土密馬實際上是帝國選出來的最優秀的阿拉伯馬母馬和句容馬里的優秀公馬進行培育後的產物。
句容馬的血統非常的複雜,所以土密馬的血統也是比較複雜,比如整體上還是保持了相當多一部分阿拉伯馬的特性。
帝國培育的土密馬,體型比純種的阿拉伯馬要高,爆發力要強,不過耐力稍微差一些。
其公馬的平均肩高能夠達到一米五五,其中優秀者甚至能夠達到一米六。
相對比來說,這個數據自然是遠遠弱於句容馬的一米六五平均肩高,但是卻是要強於阿拉伯的一米四四到一米五二之間的肩高。
而爆發力的話,也是強於阿拉伯馬,弱於句容馬。
耐力雖然弱於阿拉伯馬,不過比句容馬那嬌貴玩意好太多了。
餵養方面,比阿拉伯馬嬌貴不少,但是遠遠不如句容馬那麼嬌貴。
對氣候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強,不管是南邊的雨林還是北邊的嚴寒地帶都能勉強適應,餵養得當的話,勉強保持戰鬥力。
如果把大唐現在大規模培育並運用的各種馬匹用後世的車來對比的話,那麼句容馬毫無疑問就是屬於大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超跑。
阿拉伯馬、中亞馬就是幾十萬的中級車。
西北馬就是十來萬的a型車。
至於蒙古馬、西南馬則是幾萬塊的入門級緊湊車型,能用
而最近幾年培育出來的土密馬,則是屬於百萬級別的大型轎車或者是入門級跑車。
而這也是大唐陸軍內部認為比較理想化的重騎兵用馬了。
句容馬用不起,阿拉伯和中亞馬還是有些局限,至於西北馬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陸軍培育出來土密馬出現後,立即就是投入巨資進行大規模培育,甚至還專門搞出來了一個本土化的名稱,稱之為土密馬。
而大唐陸軍里其實沒幾支部隊裝配了土密馬,也就幾個獨立騎兵團而已,主要是土密馬目前數量還不多,只有幾支獨立騎兵團才能夠配屬。
全軍裏頭,一共也就服役了幾千匹而已。
第六胸甲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