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缺點就在於這是電影,並不是。
張楚要寫的話,那他就只能自己在電影劇本的框架之下進行創作,難度會大一些,不過也有挑戰。
另外一部《雲圖》就曾經在英國一項涉及五千多人的讀者閱讀習慣調查中被高票選為「十大最難讀完的」第五名。
所謂的名著就是指從小就知道自己應該看,但人人都覺得將來會看,但其實大多數人都沒看的東西。
剛開始出版的時候,出版商在《雲圖》上面貼的標籤還是一個集科幻、推理、探險於一體的。
這部作品顛覆了以往的形式,結構上面絕對能擔得起「神作」的大名!
的故事分成了六個部分,分別發生在1850年、1936年、1975年以及二十一世紀初、克隆人隨處可見的明天、人類大毀滅之後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六個故事分別採用了六種不同體裁的類型,有日記、書信、第三人稱、自傳、審訊紀錄以及個人口述等類型。
更可怕的是,每一部分的文字風格也各不相同!
比如在1850年的故事裏面就用了咬文嚼字的舊式風格,在本世紀初的故事裏面用簡潔直白的當代風格,而未來就是那種味同嚼蠟的機械、枯燥文字。
讀者們可以在這一本書裏面就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文字風格,或許還會認為是六個作家寫出來的東西拼湊在了一起。
語言風格只是點綴,最驚艷的就是這六個故事的講訴順序,每個故事講到一半就被暫停,然後又按照與原來相反的順序被補充完整。
簡單來說,這部呈現的故事就是1-2-3-4-5-6-5-4-3-2-1的奇異結構!
寫作方式跟敘事方式都非常另類,讀起來自然就有些燒腦,成為高難度讀物。
上輩子張楚家開書店的時候,就有顧客買了《雲圖》實體書之後回家發現中間有句子莫名其妙斷了,跟後文怎麼都聯繫不起來,氣得直接就找到書店這邊要求退貨。
最終還是在張楚的劇透講解之下,那名顧客才明白究竟怎麼回事,高高興興拿着書離開。
其實這就像是坐過山車,在坐上去之前讀者們會猶豫不決,但到了最後停下來的時候,卻又成為他們難忘的一次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