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間,人民幣一直穩定在8.3左右,直到2005年的再一次匯改。
與之同時發生的,就是國內大幅度的通貨膨·脹。
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跟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有關。
在1988年,當時由於決策層有價格放開闖關的意圖,先期的名煙名酒價格上調構成強烈信號,導致物品搶購潮,物價大幅上漲,當年上漲21.5%。
為了抑制物價上漲,在1988年10月份,決策層開始對經濟採取治理整頓措施,直至1991年。
在相關措施下,gdp的增幅,由1988年的11.3%,降至了198·9年的4.1%,二到90年時,只有3.8%了。
這一期間,出現了過眾所周知的敏感事件,並引發了對改革開放的爭論,市場化的進程面臨中斷的危險。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92年初,小·平南巡講話,提出不搞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提出經濟發展得快一點。
這個講話,對促進改革開放起了決定性的積極作用。
於是,借着這一勢頭,各地拚命貸款大上項目。
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國內的gdp又開始快速增長,到1992年,漲幅就達到14.2%,在之後的數年,gdp的增幅一直保持在8%以上。
但與此同時,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跟着快速增長,其上漲幅度,從1992年6.4%,到1993年的13.7%,再到1994年的24.1%……
這直接意味着物價在快速上漲。
物價的快速上漲,直接說帶來的後果就是人民幣貶值。
從1988年3月起,我國實行了調劑市場匯率與官方匯率並存的辦法,其中,市場匯率由買賣雙方根據外匯供求狀況議定。
但在這個時候,中國還沒入關(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貿易上還處處受到西方國家的限制。
因此,國家在外匯儲備上還很有限。
到1993年,我國外匯儲備只有211億元。
在這以後,外匯儲備開始保持年一百億到二、三百億的增幅。
到2001年加入世貿後,就開始以700億、上千億、2千億、甚至4千億以上的年增量速度往上攀升了,於是就有了後來3.2萬億高居世界各國之首的外儲。
可在現在的1993年,因為外匯儲備少,匯率受國際影響非常大,因此,物價上漲的直接表現就是市場匯率的大幅度上升,從年初的7.4左右,上升到了6月份的10.9元左右,有的地方甚至突破了11元。
之後,若不是中央開始宏觀調控,市場匯率還會繼續上升。
吳小正此時就在想,既然市場匯率和官方匯率馬上就要大幅上升,那自己是不是該去弄點美元來存着?
還有,既然很快就要開始通貨膨·脹,那吳大廚手中的錢,是不是得儘快花出去?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第769章 通貨要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