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之原本種植的那些個五穀雜糧,高出個十倍八倍的都不是沒可能,這絕對是質的飛躍啊。
山藥這種東西就更甭提了,就得是沙窩地里才長得好,長出來的才好吃,真正的好地,反倒不適合它。
這對於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的效果,那也是立竿見影的。
拿出這些新作物不說,李承乾還在林森的建議下,弄了個類似送技術下鄉的活動,讓各地都找那些種糧食的好把式,下去給產量差的農民們講講種植技術。
當然了是要給這些人報酬的,也不見得一定是給錢,完全可以在租庸調這些方面,給些優惠政策嗎。
這樣對他們的受益也是長期的,他們教起來才能更賣力,更真心實意啊。
沒辦法,現在人們手頭有點技術都想捂好咯,生怕被別人輕易的學去。
種地這種技術,更是事關一家人性命的,想要隨意掏出來,哪有那麼容易。
平日裏想要見識下,最少也得拜個師傅才成,廣泛傳播壓根就沒人會幹。
但是有了官方的組織,還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這個事情再想推行開來就方便多了。
不論是貢獻了技術的,還是學習的,都落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嗎。
也不用擔心當地的官員不去認真搞這個事情,因為這事做的怎麼樣,也是要納入對他們的考核範疇的。還有當地的糧食產量是否提升,這個重要的指標衡量着。
這畢竟是和人口增長一樣,一直都是考核地方官員的重中之重,也不用怕他們偷奸耍滑的。
就這麼一套組合拳下來,李承乾立馬就在民間收穫了巨大的威望。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改變了大家生活的,大家再也不用忍飢挨餓的度過一年又一年,怎麼能不念李承乾這個新皇帝的好呢。
一時間李承乾的生祠都多了起來,許多地方的民眾,可以說是踴躍的加入到了對李承乾的讚頌中。
穩住了數量眾多的農民,國內起碼底層民眾就算是平穩了,李承乾的統治基礎也就不用擔心會有動搖了。
普通人總是很容易滿足的,反倒是與官員和權貴們之間的磨合時間要更長一些,威望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建立起來的。
尤其是在李承乾的老子又乾的那麼出色,出色到需要讓絕大多數皇帝都要仰望的程度,籠罩在這種千古一帝級別的明君的陰影之下,李承乾想要有一番建樹,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