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的鐵錢加了少量錫——約需耗鐵12萬噸,這還只是中期水平。巔峰時,民間,宋朝比較富裕,鐵產量還不錯。
平民手中必然有大量的鐵器,商人有秤砣、剪刀等,農民有鐵製農具曲轅犁等——最主要的是必然有鐵鍋、菜刀等,一口鐵鍋有15kg吧(古代的工藝),曲轅犁等農具用鐵也不少——平均每戶至少30kg。
北宋末在冊的百姓,有5100萬戶,大概有163萬的保有量。就這還不算黑戶人口的擁鐵器量!
再對比下舊中國解放前,民國時期。
1927年,才900多噸;(民國27年即1938年,從38年算起)!
直到1934年,年產才12048噸。這妥妥的民國時期,連古代的宋朝時的鐵器產量都tm不如呀!
可以看出所謂,中華民國黃金十年的生產力,基本停留在古代都不如的年代。戰爭果然是破壞一切的大根源,只有和平才能發展經濟。
當時,日本8年鋼產總量是中國的1000多倍,而美國又是日本10倍以上(相當於中國的一萬倍),連俄國也是日本2倍多,而德國又是日本的3倍多。難怪中國當年讓這些列強,一個接一個的吊打!
所謂的,民國工商業的大發展,不過是痴人說夢。
那些所謂工商業,基本都是依靠出賣茶葉絲綢等農業產品,或者礦業資源暴富的資本家買辦購買西洋機器開辦的紡紗業,麵粉業。因為這兩個行業最來菜,賺錢最多最快。
真正的民族工業之根,重工業幾乎就是零,因為不能生產出鋼鐵,所以造不出任何飛機大炮,連生產子彈的能力都極低。間接等於是列強的半殖民地!
在如此情況下,我紅軍,八路軍不依靠外國列強。很多槍鋼,刀鋼還有其他生產工具用的鋼鐵就是用古法煉的,質量還可以——
因此,足夠的熟練的匠師完全可以生產更多的鋼鐵,代替半工業化生產。關鍵看需求,很顯然宋朝滿足這些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