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翁到這時還沒出呢?」
上一場考試的題目,可是周東平頭天晚上就出好的,還拿出來與他們討論了一番。按理說第二場考試不如第一場重要,就得防備考題泄露,也沒必要這時候還沒出試題吧?畢竟這題目可不是隨意出的,總得對題目的類型,難度,考的哪個知識點進行分析。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李一同搖搖頭,沒有說話,心裏也同樣十分納悶,不知周東平這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這種事,他們還不好問,否則倒像是包藏禍心,想要早點拿到題目泄露給別人似的。
一行人乘車到了府學,大家各就各位,與胥吏們一起開始清點差役與城衛兵,分派任務。..
李一同作為師爺,是一直跟在周東平身邊的。直到這時候時候,他才見周東平叫人磨墨,開始出題目。
李一同湊近去看了一眼。
待看清楚周東平寫的題目,他眉頭一皺,忍不住問道:「東翁,您這題目出得有點不合適吧?」
按例,府試的第一、第三場考試都是經義題,只深淺不一;第二場考試考的則是試帖詩和算學。因大宋對詩詞頗為看重,算學式微,所以試帖詩的比重比較大,一般會有三題;算學題量不光少,只有兩題,而且也不深。
可周東平現在出的這題目,卻是試帖詩兩首,算學題五題,這跟往時的比例大相徑庭。而且以李一同的算學水平來看,這五題的算學題是一題難過一難。
「沒什麼不合適的。」周東平道,「前段時間戶部的大人們提出在科考時加重算學的比重,認為這才是在現實中最為實用的;詩詞雖是大道,卻無實際用途。某深以為然。此次科考某便力行其道,以支持戶部大人們的觀點。」
李一同望着周東平,默然不言。
周東平這話說的大義凜然,但李一同深深懷疑,他出這樣大量的算學題,是想難一難那個叫杜錦寧的考生。
算學這東西,世家子弟與平民子弟,大地方來的學子與小地方的學子,互相之間的水平相差很大。世家子弟和大地方的學子,因為家學淵源或是書院先生水平高,比另兩種人水平要高出許多。
杜錦寧既是寒門學子,又只在灕水縣呆過,而且從他寫的履歷來看,他還是一個農家子。算學對他來說,必然是一個弱項。周東平這題目一出,他的第一名恐怕就保不住了。
周東平說自己對往事已放下,說自己不會處事不公,可他潛意識裏,還是不願意讓那個杜錦寧做府案首吧?所以才想了這麼一個法子,讓人抓不住他的把柄,又能把杜錦寧府案首的名頭給拿下來,戴到別人頭上。
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偏他還有那么正大光明的藉口,叫人沒法挑理。
這一刻,李一同對那個叫杜錦寧的考生表示深切地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