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閃過一絲悲痛之色,看樣子他和這個鄧茂七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
教主用很沉重的語氣繼續說道:「去年瓦刺大軍兵敗之後,我曾寫信告訴他,大明氣數未盡,一旦駐守京城的軍隊南下,局勢一定大變,讓他趕緊抽身而退。可惜他不願丟下跟隨他起義的百姓獨自逃生,想要帶着他們殺出一條生路,結果落得如此下場。」
去年明軍土木堡大敗,瓦刺大軍入侵中原,原本以為天下大亂,於是教主就派出了得力手下去南邊的福建沙縣起兵反明,意圖趁着北方大亂,趁勢席捲南方。
最初的計劃是在攻下福建全境後,把隊伍整編訓練,組成精銳之師,再北上攻打京城。
但沒料到的是,于謙居然在北京城下大敗瓦刺大軍,之後又說服草原大汗脫脫不花反叛。接下來于謙趁着草原內亂的機會,派遣悍將,抽調精兵南下平亂。
這樣一來,福建的起義軍在沒有時間休整訓練的情況下,和大明的精銳部隊正面交鋒,而且還中了埋伏。在這樣的情況下,豈能不敗啊。
武淵有些焦急的問道:「那廣東的黃蕭養呢?他那邊又出了什麼事?」
「哼!別提他了。」教主重重的冷哼了一聲,然後用很憤怒的語氣說道。
「鄧茂七是不忍丟下百姓獨自偷生,而黃蕭養根本就是自尋死路。去年我派人勸他暫緩起事,他不聽。今年于謙派楊信民去招降,我勸他暫時詐降,保存實力,避免不必要的犧牲,他也不聽。以為自己手下有二十多萬暴民就天下無敵了,還自稱順天王,現在正帶着大軍攻打廣州城呢?」
說到最後,教主更是冷笑連連,笑聲中充滿了譏諷。
廣積糧,緩稱王,此乃造反第一天條。
從古至今,以一介布衣的身份一統天下,並建立強大王朝的人就兩個,一個是劉邦,另一個就是朱元璋,而他們兩個都無一例外都遵守了這個天條。
昔日楚霸王項羽君臨天下,劉邦夾着尾巴,卑躬屈膝做了好幾年的窩囊廢,這才找到了反敗為勝的機會。
至於朱元璋就不用說,廣積糧,緩稱王,就是當時朱元璋手下的謀士給他出的主意。
連這個道理都不懂,稍微取得幾場勝利,尾巴就翹到天上了,像黃蕭養這種人根本沒有皇帝的命。
「這不是白白送死嗎。」
聽到這話,武淵臉色煞白。廣州城乃是整個廣東最重要的城市,城池不說修的固若金湯,但也不是一群缺少大型攻城器械的農民起義軍,可以輕易攻下的。
要是造反有那麼容易的話,大明早就改朝換代了,哪裏輪到他黃蕭養啊。
教主冷冷的說道:「他以為自己是第二個朱元璋,什麼人的話都聽不進去。我得到消息,董興剿滅了福建沙縣的義軍後,正率軍火速趕往廣州,我倒要看看黃蕭養還能囂張多久。」
看樣子黃蕭養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以為大明的軍隊都不堪一擊。他不知道,去年所有的精銳部隊都去保衛北京城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
如今在北京城下用血肉之軀硬擋瓦刺鐵騎的百戰之師來了,黃蕭養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武淵滿臉憤怒的大罵道:「蠢貨。沒有本教暗中協助,他哪來的二十萬大軍。他自己想死不要緊,還連累了跟隨他起義的窮苦百姓,真是罪大惡極。」
鄧茂七是教中弟子,但是黃蕭養不是。他跟也先一樣,和這個神秘教派是合作關係。而很明顯的是,黃蕭養比起也先差遠了。大事還沒成,就開始目空一切,真是蠢到家了。
教主嘆了一口氣,說道:「行了,別說了,現在說什麼都無濟於事。你馬上去雲南,按照原定計劃行事。福建和廣東兩地,我們已經一敗塗地,我可不希望雲南這邊重蹈覆轍。」
武淵斬釘截鐵的說道:「教主放心,我馬上出發。」
教主看了武淵一眼,語重心長的說道:「千萬不要大意,雲南這邊的情況並不比福建和廣東好多少。若不是因為計劃已經開始,現在停不下來,我也不會在這種情況下倉促起事。」
「還有從去年起,一直有人暗中和本教做對。說服脫脫不花投靠大明、救出朱祁鎮、買通鄧茂七身邊的親信應該都和他們有關。最可恨的是,我居然一點都查不到他們的來歷
第194章 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