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驗證中,假若太原不丟是否就等於天意被扭轉了呢?
這是他最後的瘋狂,也是最後的一絲掙扎,全部都押在常宇身上,一個剛剛冒出來不到月余的宮中小太監身上。
其實太監監軍在明朝是常態,便是崇禎朝也不足為奇,所以崇禎此舉並非意外之舉,但只因他有所期盼,便變成了不同尋常。
這兩份密折帶給他的信息實在驚喜,讓他久久難以平靜,常宇之舉讓他實在亢奮,恨不得親臨其境看他是如何一一處置的,以至回味不盡。
細想之下,又覺得可笑,常宇的小聰明都耍到藩王頭上了,他密折上那句糧可暫徐圖之,意思在明白不過,就是說糧食先不還,當然現在也沒的還,徐圖之,便是有賴賬之意了。
這小子機靈,京城勛貴被他坑了個遍,現在開始對藩王下套了,不過乾的好,這些享皇恩,卻在國難之時,冷眼旁觀的藩王一個個富的流油,是該讓常宇好生整治一下了。
崇禎一夜難眠,輾轉反側暗暗祈禱,若太原不丟,天意可轉!常宇千萬不要負朕厚望。
千里之外的常宇不知道也不關心崇禎對他寄予的厚望,此時的他只想倒頭大睡,不用熱炕暖被窩,哪怕是個草堆就行。
一路風餐露宿,連夜奔襲真的讓他疲憊不堪,雖說他本可以舒服的躺在車中,但一來為了與兵同甘苦樹立形象,二來他堅持騎行提高自己的騎術,硬是咬牙堅持住了。
以他體力都如此疲憊,其他士兵更不用說,簡單一句話,如霜打一般,蔫了!要知道隨行士兵除了太監軍受過短暫幾天的野外訓練,府軍衛,騰驤衛每日除了在宮中值守外,哪裏還有像樣的集訓,加上這次千里奔襲,便是對常年在外邊軍也是極強挑戰,何況他們,所以這次出京對他們來說真心夠苦逼的了。
天色微亮,前方探子來報,雁門關近在咫尺。
原本一臉疲憊的常宇聞言,立時來了精神,打馬急行數里,抬頭遠望,果見天曉之處,朦朧中一座雄關,那便是雁門關。
在明初為了阻擋蒙古南下,朝廷在東起居庸關西至偏頭關這段邊上了雙保險,說白了就是有兩層長城,稱為內外長城,宣府,大同其實就在這兩層長城其中。
這段內長城又分內外六關,雁門,寧武,偏頭稱外三關,平型,倒馬,紫荊稱內三關。
此時常宇眼前的這座關口便是外三關的雁門關,有着『天下九塞,雁門為首』的美譽。
眼見前方不遠便可休整,隊伍進行了之後的衝刺,隨着越來越近,雁門關的雄偉和險要愈加明顯,群山之巔邊牆聳立,城樓居山之險要,有一夫當關之勢!
「就地休整」隊伍到達關口不遠處,常宇下令,抬頭打量。
雁門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雕嵌「天險」、「地利」二匾。東西二門上建有城樓,巍然凌空,這是常宇出京之後見過最有氣勢的一道關口,主要還是這裏地勢險峻,比八達嶺猶過之。
家丁割草砍柴生火,士兵下馬尋了避風處便在山腳樹叢中倒頭就睡,這個時候無人不是疲憊一身,只想大睡一覺,別無所求。
常宇雖也疲憊異常,但一時間卻無法入睡,靠在一棵枯樹旁邊,烤着火,望着雁門關城樓,心中各種思緒繞來繞去。
這時便有一隊人馬快速奔來,不用常宇吩咐,身邊的兩個掌班之一秦興就迎了過去,很顯然是關口守兵前來查探。
不多會秦興返回向常宇做了簡短報告,常宇點頭不語,閉目沉睡。
忽又睜開眼:「秦興,出了雁門關後你改道去代州,着山西周遇吉立刻去太原和本督會面」。
代州(今代縣)在雁門關的東南是座古城。
周遇吉是山西總兵,有三關總兵之稱,統領偏頭,寧武,雁門外三關,當然太原也在其統轄範圍,這其中有個小小的誤解,很多人認為他是三關總兵怎麼能管到太原頭上。
其實不然,首先他就是山西總兵,其次作為九邊重鎮的太原鎮下轄三關,其治所就在偏頭關,後移寧武關。
就如同宣大總督一樣,很多人也以為王繼謨只管轄宣府和大同,其實也不然,宣大總督的全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