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民國期間,民間的冠禮普遍採用了冠婚結合的方式,冠禮成為婚禮的前奏。事實上,民間還秉承着先成人後婚嫁的古代風習。在婚嫁前一日舉行冠笄的儀式,這一儀式,俗稱「上頭」。遍邀親族中有子嗣且為元配的夫婦參加「上頭」儀式,有專門的禮生贊禮祝福。儀式之後要給親鄰饋贈「上頭糕」、「上頭糰子」等食品。
根據時世的變化,近代民間成人禮中突出「命字」、取號,以「命字」代替加冠的儀式。「命字」取號的儀式程序有三。一、送號。兒童成年時由戚友或鄉里士人命字取號,然後將題有:「恭贈某翁令幾君名某敬字之日某某」的絳帛、紅箋或朱漆木匾,鼓樂送到主人家。二、拜號。主人拜謝,然後將字號掛在堂壁上,稱為「升字」或「升號」。三、慶號。主人設席酬謝送號的賓客,並邀集鄉黨故友為酒食之歡,稱為「慶號」。
命字取號的時機有3種情形:一是根據兒童成年的情況,隨機進行。「男子弱冠,父兄擇吉命字,親友置尺許小匾,金漆書之,禮以聯、燭、果酒、彩爆,名日『送號』」。二是以傳統的節慶日作為慶賀成人的時機。如安徽懷寧村民利用人日、上元或中秋節為冠者舉行「響號」的儀式。「響號」之所以成為儀式的名稱,是因為「命字」的意義在這一成人儀式中居於主要地位。三是在婚配時取新號,這種新號也由親友贈送,俗稱「送號」、或「賀號」。安徽南陵在民國初年,仍保留着區分成年與未成年的禮俗,16歲是一個年齡界點,16歲為「滿幼」,未滿幼者,不許衣裘葛,不許任家廟主祭,不許當宴會主持,遇吉凶賓嘉之事則執卑幼禮,不得與成人同禮。「及至婚配之時,俗日『作大人』。家親鄰乃命字,謂之『送號』」。送號儀式後,才取得成為大人的資格,命字的成人意義在這裏有了充分地表現。
清代以后冠禮基本上退出了主流社會,但是它仍以變異的形式活躍在民間社會中,在某些地方它的形態還較為完整,成人禮的生命力在於它有着一般人生儀禮難以替代的文化功用。
民國時期,很多大家族,特別是在清代有過輝煌過去,家中有過舉人、進士以上人物的家族經過長期的家規傳承,在地方上,成人禮仍然存在;多為當地大族為家族嫡系弟子在年滿18周歲舉行,突出「命字」,由家族長者、父母或者教育界知名人士、社會名流等社會地位較高的在成人禮上現場命字,成人禮後家族一般會有訂婚的儀式,對象一般是自小或者很早就訂下的親事,儀式之後由陪嫁婢女代替圓房,主要是檢驗男方身體狀況。由於本文的主人公何建業自小驚嚇過度,後送往國外求學、散心,還沒有與合適的人家訂婚,故只能自己從小培養通房丫頭,好為後續能訂上一門好的婚事做準備。
民國20年,5月9日下午,安靜的清江縣突然沸騰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清江縣何府二少爺後天成年了,明天開始縣城將有免費的流水席吃,清江的保安團一大早就開赴各個城門,對出入縣城的人員進行嚴格的盤查,在這種大事上,保安團長何進怕混進土匪,在大典上鬧出事來可要遲不了兜着走!
5月10日一大早,何府開始清掃,林伯開始逐個安排明天早上開始的各項事務,何建業也被何林氏強令在祠堂齋戒沐浴,告誡祖宗,兩個丫鬟在進行最後的試婚衣、薰香、沐浴、訂妝等一系列準備(何府畢竟是大地大戶,給通房丫頭的待遇還是比較高的);廚房在月香樓大廚的指導下在準備各種食材,......整個何府都忙開了。經過一天的忙碌和喧囂、何府早早的進入了夢鄉......
「啊!」何建業從睡夢中驚醒!不知道剛在夢中夢到什麼的何建業一臉驚恐「這是怎麼了?我在怕什麼?」何建業想到,可一想到天亮後的成人禮,何建業不淡定了,貌似精神有越想越興奮的趨勢,「算了,不想了,車到山前必有路,明天見機行事吧!」何建業強迫自己睡下了!
5月11日早上8點,早早吃過早飯的何府開始各就各位,所有人員臉上一片喜氣(能不喜嗎?今天事情順利結束的話主家要發獎金啊!),人人新衣!充當迎賓司儀的林伯更是直接站在門口(整個何府能迎賓不得罪貴賓的就只有他了,作為何復初原來的跟班,從軍隊的警衛員到跟隨何復初創業打下何府偌大家業,何復初來來往往的軍、政、商各界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