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成見,我等就待卿來,渴聞高見。」
「諸校尉」說的是謝容、劉秉、丁猛三人,他三人帶兵從孔伷討董,出郡前,各被本郡太守表了一個「行校尉」之職,謝容是行討寇校尉,劉秉是行平虜校尉,丁猛是行揚威校尉。
孫堅說道:「不知卿與諸位校尉商討出來的雛形是什麼?」
帳中掛着地圖,圖上繪製的是司隸、豫州、兗州等地的地形圖。
荀貞站起身,繞出案後,來到圖前,指點圖上的潁川、酸棗位置,說道:「此次出兵,是潁川的我等與酸棗的曹、鮑二將軍共進兵,我等皆以為:與其兩路合兵,不如分路進擊。卿以為呢?」
孫堅也離席起身,來到了地圖前,點頭說道:「我亦是此見。」
荀貞、曹操兩路人馬雖多新卒,可兩路合兵也有六萬來人,——曹操本部人馬不多,只有五千人,但鮑信帳下的人馬卻有不少,早在起兵前,他就在泰山募到了萬餘之眾,到的起兵時,其帳下軍馬更是達到了兩萬餘人,他與曹操合兵,亦有三萬上下的人馬,與荀貞這邊相差不大,荀、曹兩路合計,兵馬總數達到了六萬之眾,這麼多人馬,在地形和形勢的約束下,是難以合成一路進擊的。
首先從形勢上來說。
酸棗軍盛,曹、鮑兩人固是可以帶軍離開酸棗,來與荀貞等人會合,可潁川卻只有荀貞等人與孔伷這兩支人馬,一旦荀貞等離開潁川,郡中就會只剩下三萬餘數的豫州軍,那麼董卓便極有可能會趁隙侵境,使得荀貞等進退失據,也就是說,曹、鮑可來潁川,荀貞等人難去酸棗。
其次從地形上來說。
潁川在洛陽的東南方向,兩地間雖有大道直連,荀貞上次去朝中上任左中郎將時走的就是這條大道,可這條道上卻有一個轘轅關,此乃是拱衛洛陽的京畿八關之一,現下關中的守將乃是董卓之部屬,要想從此過,就得攻堅,以多是新卒的部隊來攻此堅關、敵彼悍將,可以想見,仗肯定很不好打,也許一兩個月都打不下來,此路可以說是不通的。
由潁川往西北方向直上洛陽的路既然因關卡所阻,難以通行,那麼要想往洛陽方向去,就只能往下朝西南方向繞道。
西南方向的近處是沒有什麼大道的,路都不太寬,而且還要渡過幾條河才能入司隸。曹操、鮑信如果來了潁川,兩邊合兵六萬眾,這麼多人馬只能繞此窄路,且還需要接連渡河,就好比是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太擁擠不說,一旦前路被阻,說不定就會寸步難進,再嚴重點,萬一前部戰敗,董卓部多騎兵,一旦順勢直衝下來的話,退路既窄,後又有河流阻隔,六萬來人恐怕就要落個全軍覆滅了。
當然,除了往西南方向找突破口,也可以往上找進擊的方向,可以先往北行,再折往西去,可如果選擇了這條路,酸棗就在北邊,那和曹操、鮑信從酸棗出兵沒有什麼區別。
因了這兩個緣故,荀貞、戲志才、荀攸等和謝容、劉秉、丁猛皆以為上策當是分路並進。
分路並進除因是限於形勢、地形,從戰略全局上講,也比合兵一路有更多的好處。
打個比方,好比一個人,荀、曹合成一路,便是只有一個拳頭,固然聲勢壯盛了,可直來直去的,董卓也就好應付他們了,只需遣一支強兵,點幾個悍將,迎面擊之即可,以董卓之兵強將悍,這種毫無花俏、硬碰硬的仗,荀、曹勝算不大,而如分成兩路,就好比是有了兩個拳頭,便可以奇正配合,虛實變幻,雖不致令董卓應對失措,可至少也能讓他費點神。
再退一步說,萬一有哪一路兵敗了,只要另一路沒敗,就尚能東山再起。
孫堅和荀貞等意見相合,這便算暫定下了分兵兩路進擊。
整體的戰略方向定下,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戰術。
孫堅說道:「曹、鮑二將軍與我等分路進擊,貞之,你可選好了我潁川這一路的進擊方向?」
荀貞點了點處在由潁川到洛陽的官道上的轘轅關,說道:「此路不通,而曹、鮑二將軍在北,我等進兵的方向就只有選在西南了。」
「西南何地?」
「卿以為何地為佳?」
孫堅的手指順着地圖上的陽翟一直往西南划去,過了汝河
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