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性不佳,昨天把微信號寫錯了,雖然已經在上一章中改過了,改得稍晚了點,或許有書友沒有看到,是kniyink。
——
袁紹帳下的武臣中,有以族姓出名的,如淳於瓊,有以勇猛出名的,如顏良、文丑、高覽、韓猛等等,而如論久經沙場、部曲驍銳的話,卻沒有幾個,麴義是其中之一。
所以,在與公孫瓚的作戰中,袁紹對麴義大加重用,先是用麴義襲擾公孫瓚的前陣部隊,繼而又用麴義為先鋒,與公孫瓚決戰。
從冀州傳來的這道消息,說的就是袁紹、公孫瓚終於決戰,並及決戰的經過和勝負。
在這道消息中,荀貞看到了好幾個熟悉的武將名字。
淳於瓊、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朱靈。
最先看到的是朱靈的名字。
曹操固守甘陵國的貝丘,田楷攻之不下,雖然穩住了袁紹的右翼,但僅此一城,明顯單薄,是以,袁紹檄曹操出城,佯北擊與貝丘相鄰的甘陵縣,然後遣朱靈從魏郡最東北邊與甘陵國接壤的清淵出,向東潛行,經貝丘,共行約二百里,奔襲鄃縣。
鄃縣在甘陵國的最東邊,和平原郡接壤,乃是甘陵國的東大門,本是袁紹的地盤,守將季雍於數月前投降了田楷,致使甘陵國幾乎全境陷落,使袁紹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局面。
在魏郡外圍的據點被公孫瓚一掃而光,同時,趙郡方向的黑山軍不顧天寒,加大了擾掠攻勢之後,袁紹也判斷出,公孫瓚必會在近期發起總攻了,故此,他決定採納審配的建議:在此之前先把鄃縣奪回。首先,以此來進一步地穩固右翼,同時威脅公孫瓚的左翼,其次,也是為了殺雞儆猴,讓部將們知道,凡是背叛的他都沒有好下場,並希望能夠借之鼓舞士氣。
朱靈與季雍是老鄉,兩人都是甘陵人,彼此相識,而且朱靈家就在鄃縣,對鄃縣的內外虛實他更是非常熟悉,袁紹可能是出於這個原因才遣的他去攻奪鄃縣,然而就在朱靈到達鄃縣城下時,卻出現了一個使他兩難的選擇,——季雍奉公孫瓚之令,把朱靈的母親、弟弟帶上城頭,呼他投降。母子情深,此為人之本能,弟弟倒也罷了,老母為敵所脅,該如何是好?
朱靈望城頭而泣,說道:「丈夫一出身與人,豈復顧家耶!」
他竟是不顧老母、親弟,令部曲力戰攻城,最終打下了鄃縣,生擒季雍,但是他的老母、親弟都被殺害了。朱靈沒有擅自做主殺掉季雍,以圖報仇,而是盡人臣之分,遣人把他送到了袁紹的營中。季雍不僅叛變,且害死了朱靈的母、弟,袁紹焉能留他?當即命將殺了。
季雍是甘陵廣川人,不久後,廣川亦為袁紹奪回,袁紹令兵士搜捕到了季雍的家人,亦悉殺之。這是後話,不必多說。
孝之一字,不但是人的本能,而且因受「求忠臣於孝子」的觀點影響,漢家向來是以孝治天下,鄉里蒙學教的第一本書就是《孝經》,前漢劉向專門寫過一本《孝子傳》,後世的「二十四孝」不少都是出自其中,可見時下人對「孝」的宣傳和奉行程度。
若是在與羌胡或叛賊作戰時,漢賊不兩立,不顧父母,為國盡忠,固然令人感佩,但時下不過是諸侯混戰,袁紹也好,公孫瓚也罷,同為「漢臣」,彼此互攻,實為「不義之戰」,朱靈卻不顧老母,看起來是在給袁紹盡忠,然當荀貞看到此處時,卻頓覺此人真是心狠,有梟雄的潛質,一下就想到了劉邦對項羽說的那句話「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荀彧等也在,和荀貞一起看這道從冀州傳來的重大軍情消息。
他們也都是頗為吃驚。
荀攸說道:「袁本初得人效死力至斯!」
戲志才智謀多端,為荀貞謀劃時固是重利,然其本性卻是個重情義的,只從他今雖貴重,仍與他的妻子相敬如賓、琴瑟和鳴,不像別的一些人那樣廣納美妾就可看出這一點,他嘆道:「朱文博言以『不顧家』,似忠而實可謂狠辣。」
再往下看。
朱靈奪回了鄃縣,公孫瓚分兵去攻,卻與打貝丘一樣,也是攻之不下。
袁紹由此加固了右翼。
巨鹿太守董昭殺掉了郡中謀圖叛從公孫瓚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