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下生之後,就拿到了一張死亡的通行證,所以東晉時代的抱朴子葛洪,在他的著作中說,人生就象是一隻被牽到市場上屠宰的羊,每走一步就會接近死亡一步。
這就是人生,生老病死,有生就有死,這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想要脫離痛苦,打破生死,你就要通過修道,升華人的層次,脫胎換骨,成為得道的人。
得道的人,稱為「真人」。
真人是沒有生死的,他是與道一體的永恆存在。
有人以為這一世不好沒關係,我不是還有下一世嗎?我可以從頭再來啊?這就是佛教的「輪迴」觀念,當然道教也是有其輪迴觀念的,在更多民間的說法里:人死後是要投胎的,靈魂會從陰間重新回到陽間,再一次經歷生命的歷程,這也被稱作是輪迴。
眾所周知,佛教的體系是相對穩定的,每個寺院裏的主持可以從這座寺廟前往下一座寺廟,稱之為「雲遊」,而我們的道教呢?你大概很少會聽到某位道教掌教,他從茅山掌門又換作了龍虎山去做掌門,這是因為道教的門派林立,體系又各有不同造成的。
在中國,我們本土的宗教道教更加講究的是個人修為的提升,因為他們更加願意把自己看作是世外的高人,芸芸眾生,普羅大眾,那是佛教才去講究的。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道教的全民參與感不強,甚至是慢慢被邊緣化,只得以在一些民俗傳統中得到部分融合的保留,這就更加使得道教逐日式微。
如何看待生死?查文斌一直以為生死不過是自然規律,在他的世界裏,他的師傅馬肅風並不會告訴他這些虛無的道理,教他的也只是偶爾的興起,現在想想倒是越發不對勁了。
哪裏不對勁?首先,馬肅風是一門掌教,可表現的卻是像一個火居道士,每天飲酒閒逛,對自己毫無拘束。
他對查文斌甚至沒有什麼嚴苛的規定,東家西家竄的,不像是一個講究修為的人,可實際真的是如此嘛?至少查文斌認為自己的師傅並不是那麼的不堪,一個得以傳承千年的門派必定是有其生存的道理,靠着一副江湖術士的模樣,莫說千年,就是這一世過完也只能是勉強餬口罷了。
其二,那人所問的自己可從師傅身上學到什麼,查文斌所答口訣典籍,畫符念咒,陰陽八卦實為自己充數,要真說馬肅風教了他一點什麼東西,那便是偶爾在他面前表現一兩回自己的路數,也多半是民間散道在一個祭場上所施展的。
這些東西談不上如何的高深,怕是有些名望的江湖道士都能耍上幾招,更多的時候他會要求查文斌打坐沉思,然後便是推他到孤山墳頭上去過夜壯膽,仔細想想,實質性的東西馬肅風教的可真不多。
其三,查文斌目前的本事難道不是他師傅教的嘛?答案是:他靠的是自學!馬肅風有幾口箱子,裏面有很多古籍,多數都是泛黃的線裝手抄本,這些書籍查文斌要看,馬老頭是不阻止的。
多半都是一些道教典籍,還有一些則是天正道歷代掌教的一些總結加上自己所見所聞,這些個典籍後來都在那場文革中被大火化作了灰燼,查文斌能學到多少,多半都是他看了多少,很可惜,他決計看了不到十分之一。
其四,馬肅風從來不告訴查文斌天正道的過去,也不告訴他自己的過去,似乎有意要迴避天正一脈的歷史。
這對於一個存在了千年的門派而言很不正常,馬老頭會帶着年幼的查文斌留戀穿梭於各種白事場合,表面上為了混吃混喝弄倆小錢,可查文斌總覺得自己的師傅不是那樣的人,起碼他從給人算命,無論你拿出多大的票子!其五,在遊歷的那些年,馬肅風帶着查文斌遊走了許多地方,不少所謂的江湖高人對待這個老頭都是尊禮有佳,包括一些名山大川里坐擁大殿的掌教們。
那麼馬肅風在過去應該是個有點影響力的人物,可是一路行色匆匆,他並不與人講道,帶着這個徒弟不是在趕路便是在鄉間賣弄點手藝,似乎有意將這個徒弟往一條再普通不過的民間道士那條路上引。
「師傅?」查文斌今天在上香的時候第一次心中有了疑惑……80年代中期,道士這門職業的市場在農村里還是比較寬廣的,那時候的農村人口比現在要多,醫療水平也遠沒有現在發達。
生病率高、死亡率高,信息匱乏,文化水平不夠,這都讓道士在那個時期獲得了還不錯的發展,條件好一點的人在那會兒流行起了一股翻新老墳的風俗,也不知道是從哪個地方開始率先發起的。
過去老人的子女多,三四個兄弟姐妹很常見,七八上十個的大家族也不少。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到解放後這段時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