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12歲時,斯托姆加德年產鋼鐵過萬噸,國王索拉斯高興的大擺宴席,並喝的酩酊大醉。
對於一個一生都秉持軍人風範的人而言,這种放縱本就意味着異常的開心。
艾澤拉斯人類七王國,秉持軍人風範的國王有兩位,一位是索拉斯?托爾貝恩,另外一位是庫爾提拉斯王國的戴林?普羅德摩爾。
這兩位都有着極為出色的軍事能力,一個是海戰之王,一個是陸戰之王。
指揮相若的軍隊,戴林領導的庫爾提拉斯海軍,和索拉斯領導的斯托姆加德騎兵,是無可爭議的第一流,白銀之手那類特殊的騎士團不算,那是超凡戰力。
身為一名合格的統帥,索拉斯自然很清楚鋼鐵產量的意義。
其實自從凱恩插手王國的冶金行業後,斯托姆加德的鋼鐵產量就節節攀升,而不是突然之間破萬噸關口的。
萬噸,更多的是一個標誌,它在第二次人獸戰爭持續進行的現在,顯得意義非凡。
要知道,戰爭打到現在,就連最富庶的倫丹倫王國,領主們也不得不將金屬用於兵器的製造,好些地方連農具都換成木製的了。
而斯托姆加德,卻在實施第二輪的『鑄劍為犁』計劃。
說白了就是將民間使用的舊鐵器淘汰回爐,稍添一點錢就能以舊換新,新的器具,從農具到工具到刀劍盔甲,都是鋼的,更輕便,也更堅固。
這個計劃,還特別為人類盟軍的圖拉楊部趕製了一批武器裝備。
由達納斯?托爾貝恩帶兵會盟時,順便交付盟軍,為圖拉楊部的反攻德拉諾,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凱恩對這產量自然是不滿意的,心說:「才萬噸,就這年產量,造星座級戰艦,得花費上千年。」
這其實就有點吹毛求疵了。要知道,斯托姆加德總人口不到5萬人(暴雪的人口數據一直為人所詬病,從星際爭霸到魔獸世界都是如此,大場面太多,隔兩年新資料片就得來一輪毀天滅地,人死海了去了,用最初的設定,就會發現根本邏輯上不能自洽,因此這個沒法過於較真)。
以這時的生產能力,年產萬噸鋼鐵,就算沒到極限也差不多了,除非技術大躍進,尤其是採礦和運輸方面,否則再增也增不了多少了。
不過有了這麼多鋼材,再加上已經變得更給力的水錘,衝壓甲具就可以生產了,另外就是水錘鍛打,能節省大批勞力。
隨着圖拉楊部的反攻德拉諾和黑暗之門的關閉,滯留在艾澤拉斯大陸的部落殘餘,因後勤和指揮系統的崩潰而鳥獸散,光是一個就食問題,就得耗費大量的人力,再也無法聚集並發動強有力的攻勢。
人類一方的軍事後勤壓力大降,斯托姆加德的鑄劍為犁計劃進入到第三期,開始向其他王國販賣甲冑。
具體的賣法很靈活,可以抵押貸款,可以以舊換新,可以直購,凱恩曾為此而向索拉斯諫言:
「戰爭之後,人類各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這很顯然是洗牌局,非常全面的那種。我們的目標,就是人類文明的工業基地,在未來,人類七國所使用的主要重工業造物,將都蓋上獵鷹印章,而為了達成目的,我們現在不僅要開拓市場,打出名號,還要培養市場,培養人們的消費習慣。這就意味着我們的產品要做到價廉物美……」
所以,斯托姆加德對外出售的金屬製品,基本都是打着協助各國恢復生產、強化地方治安的旗號進行的,很是擊垮了一些當地的大的製造廠。
當然,說製造廠有點誇張了,在凱恩眼裏,除了由他操持的新工業基地,其他國度的製造廠充其量也就是大些的作坊。
先進的技術和生產制度,締造了強大的競爭力。
哪怕是外銷的甲冑,都輕盈而堅固(鋼的)、款式好設計佳,人性化設計可調節,很快就受到了各國的追捧。
而斯托姆加德,則在凱恩的授意下,換回了很多阿拉希並不出產的原材料,比如瑟銀和秘銀。
而直到凱恩14歲時,獵鷹之國自家的軍隊,才開始全面大換裝。
到了這一年,產業團隊已經帶了出來,走上了正規,不但甲冑設計、製造工藝更成熟,材料方面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