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個例子,當初市經開區啟動的時候,市委林書記和馮市長以及鍾書記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主導產業,如何培育引導發展,等等等等,但是我們當時沒有機械的按照市里意見去行動,因為那不切合實際。」
丁希慎和夏克儉乃至齊國志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
市經開區的崛起就像一個奇蹟,他們只能看到表面繁花簇錦,但是卻不知道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但現在締造者就在面前,聽他來介紹解構這一過程,也很讓人期待。
「市經開區一年多前比起現在的縣經開區局面更糟糕,人心浮動,幹部精神懈怠,既無資金,又無規劃,更談不上什麼產業構想,比白手起家甚至還不如,起碼人家白手起家心氣還在,人心還在,但那會兒的是經開區沒有,所以最終不得不搞了公開競聘。」
一句話就把下邊縣經開區從班子成員到下邊二級中乾的心都給說得懸了起來,難道這廝還要在縣經開區也來搞這一手?
沙正陽視若無睹。
「公開競聘搞得很好,既集合了人才,又凝聚了人心,俗話說得好,人心齊,泰山移,一個單位只要有了人心,那麼就沒有什麼困難不能面對的。」
「市經開區當初的局面就是那樣,要按照市裏的意見,就是要不遺餘力的發展市里提出的主導產業電子產業和電器產業,但是條件根本不允許,國有三大企業的改制還在艱難進行,可是市經開區不可能來等着啊,那我們就要先幹起來,……」
「先易後難,那樣門檻低,那樣最容易干,最容易上手,那我們就干那樣,所以我們在沿海地區去溜達了一大圈,最終選擇了我們認為宛州也有一定優勢,同時市場也很廣闊,門檻也很低的食品產業作為突破口,……」
「後續的情況你們也都看到了,由小及大,先易後難,先把基礎打好了,栽好梧桐樹,鳳凰自然來,頂益來了,雀巢來了,卡夫來了,徐福記和旺旺也來了,……」
「那沙縣長,您覺得我們縣經開區是否也能複製這一模式呢?」發問的是縣經開區副主任徐金福,這傢伙名字還真有點兒徐福記的味道,只可惜徐福記沒有選擇縣經開區。
「我認為模式可以複製,但是在產業選擇上可以更多樣性一些,當然我個人觀點食品產業仍然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行業,尤其是隨着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對美味的追求從未停息。」
沙正陽很坦然的表明自己的態度。
「而且在市經開區的食品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蹭蹭熱度,沾沾光彩,這不是羞於見人的事情,真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市經開區從長遠來看,勢必要走融合和互補之路,形成協同共贏,所以我不認為我們也發展食品產業就是搶誰的生意,就是在惡性競爭。」
「當然,我們也不要只局限於食品產業,事實上隨着市里三大國企改制完成,進入了全面復興階段,加上七廠二所的搬遷,宛州的電子電器產業會迎來一個發展的大高氵朝,這同樣是我們的機會,……」
「電子電器產業的配套零部件產業非常廣泛,市場也非常大,像塑膠、模具、電子元器件、標準件和非標件、電線等等,而且在這些配套產業發展起來之後,還會吸引更多的組裝和集成企業來進駐,這就會形成一個開放式的良性循環,……」
沙正陽一行謝拒了經開區的挽留,回了縣裏,丁希慎沒有走,留了下來,他要和經開區的一幫幹部好好開一個會,領會一下今天的精神。
應該說沙正陽今天給他們帶來的東西太多,幾乎是填鴨式的塞入了他們的腦袋中,讓他們需要一個緩衝來滿滿消化,甚至連丁希慎自己都覺得是如此。
差距大概就在這裏,這也是丁希慎送沙正陽一行離開時的感慨,在更高的平台上呆過,自然可以看得更遠,對未來路徑的把握就更準確,更有信心。
無論是夏克儉還是齊國志都能感受到他們離開時經開區這幫幹部的精氣神都有了一個顯著的變化。
之前他們來的時候,經開區一幫人雖然都是精神奕奕,但是老於世故的他們都能看得出來有點兒強撐的味道。
現在一上午時間
第四卷 第一百三十三節 軟硬兼施,恩威並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