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和強度遠遠無法和對日作戰時期相提並論。
當明軍在薩勒諾登陸第二天陷入激戰的時候。大明戰略轟炸機部隊停止對意大利各處的鐵路樞紐、彈藥堆積場、油庫等戰略目標的持久轟炸,改為對薩勒諾灘頭陣地和齊翁茲山口等外圍陣地的直接戰術支援。
對於明軍重返歐洲大陸這種事情,張誠也是非常關注。在以何子丘為首的地方實力派們拒不合作導致俄國主戰場上沒有什麼像樣進展的情況下。張誠直接改變了戰略方向,選擇動用忠誠於自己的部隊在西歐方向開闢第二戰場。
除了政治方面的考量之外,之所以如此選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後勤補給方面的困擾。
整個西伯利亞以及中亞方面地形平坦,面積遼闊。但是人口數量卻不多。雖然擁有很豐富的各種資源,但是大明在資源方面實際上一點都不缺乏,他們的資本力量們需要的是龐大的消費市場。地廣人稀的中亞和西伯利亞一帶只有少部分的市場符合要求。
之前世家財團們掌控大明的時候並不是很在意荒涼缺少人煙的這些地方。因此,對於這邊的開發力度自然也不強。
面積龐大的地區只有區區幾條鐵路幹線存在,這在當時或許已經足夠滿足以輕裝步兵為絕對主力。戰爭需要進行長時間準備的軍事要求。但是到了現代,這種運輸能力就已經開始變的嚴重不足。尤其是在至關重要的烏拉爾山脈一線,只有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作為大動脈。
直到前任首輔張岳上台之後,擁有敏銳觸覺的張岳清晰的認識到了在與俄國交界的地方必須要部署重兵,而且還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補給才行。因此,張岳開出了優厚的條件招募商人們去投資鐵路,甚至於還從陸軍的軍費之中補貼出來一部分用以修建鐵路。
不得不說張岳的措施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大明朝廷不可能在耗費巨大的漫長西伯利亞鐵路上花費太多的資金。那些商人們更願意在交通便捷的地方投錢,甚至是投錢在股市和樓市也遠比去修建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建好的萬里鐵路要強。
一直到戰爭爆發,從工業集中的東部地區向着遙遠的烏拉爾山脈運輸物資依舊是一件無比艱難的事情。這也直接導致俄國戰場上的軍隊規模被限制在了此刻的水平上。
因為在現代戰爭之中像是大明陸軍這樣高度機械化摩托化,擁有大量重型裝備以及海量物資補給需求的軍隊規模越大,對後勤補給能力的要求就會呈幾何狀上升。
在綜合考慮過了各個方面的情況,無論是政治,外交,後勤,當地的交通條件,部隊的運用分配等等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之後。張誠最終還是決定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
至少西歐各國的交通條件遠遠強過道路狀況糟糕透頂的俄國主戰場。而且西歐各國的面積實際上並不算很大,對於部隊的作戰非常有利。
當然了,在後勤補給方面因為有地中海大西洋北海波羅的海,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等等海運優勢的存在。大明能夠通過海運的方式快速將大量的物資和人員送到想去的地方。
這一點遠遠超出了西伯利亞鐵路能夠提供的運輸能力。畢竟一支由數十艘大型運輸船組成的船隊一次性就能夠通過海運將數十萬噸的各種物資送上前線。這已經足夠一個大型會戰份了。
這次開闢第二戰場並不是沒有風險的。張誠使用的都是忠誠於國家的軍隊,而且在國內也有許多人反對,認為應該優先加強俄國戰場的力量等等等等諸多事情。這種內部的爭奪不用多做詳細描述,總之張誠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才一手推動了大明的戰略走向。
當張誠得知薩勒諾前線戰事吃緊的情況之後,立刻直接以自己的名義個陸航下達命令,動用所有能夠動用的力量,包括正在進行戰略轟炸的部隊為登陸作戰提供掩護。
用戰略轟炸機去做戰術支援這種事情理論上來說是得不償失的。不過現在前線急需支援,許多事情也就暫時顧不了那麼多了。
相比於內部派系林立,互相之間利益錯綜複雜的陸軍。大明海軍和陸航還是相對比較純粹的站在張誠這邊。而相比於龐大的海軍,幾乎是由張誠一手推向巔峰的大明陸航部隊完全可以說是張誠的絕對心腹。
張誠的命令在陸航絕對好使。八號下午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