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的哀哭聲中,登基為帝,改年號明和。
皇帝的靈柩送往煤山,在此停放一個月後,將入皇陵下葬。
明和帝悲傷不已,幾次哭暈在靈前。
而歌舞昇平的京城,滿目縞素,死氣沉沉。
不久,聖旨下,慶王忤逆弒君,貶為庶民,囚禁於煤山,其府查抄。慶王妃失足落水而死,念其未參與此事,撤去封號,死後以庶民下葬,罪不及父兄。
太后趙氏封太皇太后,皇后王氏封太后。
彭城伯府因參與慶王弒君一案,撤去封號,誅九族。
一個月後,先帝下葬,後宮之中臨幸過的女子,凡無子嗣者全部殉葬,陪伴先帝而去。
又一月,太后病重,幾日後便撒手人寰,依她遺言,未與先帝合葬,而是葬在與帝陵遙遙相對的嘉陵。
眾所周知,嘉陵埋葬的是太祖皇帝高皇后謝氏和其女九容公主,王太后的陵園便也建在此處,只是王太后死得太急,只能暫時停放於嘉陵的一座偏殿之內,待到後陵建好後方可入土為安。
之後,朝中開始了歷時半年而無休止的慶王黨運動。
所謂慶王黨,就是參與慶王謀逆的黨羽。
一時之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尤其是在江南,早年慶王曾經去過幾次江南,江南的地方官員都以見過慶王爺為榮,而現在這些則成了罪狀。
霍輕舟還在江南,隨着慶王案發,先前圍在霍江和他身邊的人少了許多,但是也並沒有太多影響。
少了的無非是那些整日想要與他們攀交的官員,留下的當然是讀書人。
雖然看似是因為慶王妃已死,聖上才網開一面,禍不及霍家,可是大家心裏都清楚,真正令霍家父子明哲保身的,並非是死得及時的慶王妃,而是霍江和霍輕舟在清流中的名望和地位。
果然,沒過多久,便傳出皇帝有意讓霍江和霍輕舟回京起復的消息。
霍江謝辭,霍輕舟則以父親身體不佳為由,請旨暫留江南。
第六一九章 平地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