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回頭看,但那是反思,而不該是後悔着質疑自己。
她在聽祖母教誨時,眼裏也是這樣的光吧。
太皇太后捧着顧雲錦的臉頰,柔聲道:「好孩子,你說得對,當時哀家沒有錯,現在哀家往前走。去請三公過來,哀家有話要說。」
顧雲錦頷首,還不及出去,守在邊上的孫恪已經忙不迭去了。
皇祖母能打起精神來,孫恪就放心多了。
三公在西偏殿,他們來了有一會兒了,只因皇太后悲痛才沒有進去。
畢竟要臘月了,天寒,身子骨吃不消,就現在這兒烤火候着。
三人隨孫恪進了西暖閣,恭謹給太皇太后問安。
皇太后一字一字,緩緩道:「三位都是幾代老臣了,隨哀家經歷了這麼多年風風雨雨。
先帝駕崩、新皇即位,應該很快就會啟程返京,我們該準備好登基大典。
各地民心起伏,也盼着能借新皇登基而有新氣象。
哀家的兒子繼位之時,靠你們輔佐,現在是哀家的孫兒了,幾位高齡,但朝堂此刻缺不了你們。
我們這些個老骨頭,再堅持幾年,辛苦幾位老大人了。」
三公誠惶誠恐應下。
南北分治,不是長久之計,京中人手也有空缺,但登基大典的議程都是定好的,按部就班準備便好。
新帝從江南扶靈回京,最好是能趕在臘月里舉行大典。
新年伊始,祭拜太廟,敬告列祖列宗,改換新年號,一連串的流程,才算走完。
慈心宮裏商量好了,三公退出,準備各種文書,把順德帝駕崩、國之大殤的消息正式通傳全朝,又寫了摺子去江南,恭請孫祈回宮。
哪知道,他們迎新帝的摺子還沒有到江南,孫祈就有手諭入京。
「祈兒要遷都?奉先帝遺願?他要在江南舉行登基大典?」皇太后聲音發緊,「給哀家備紙筆,哀家倒要問問他,是要哀家這把老骨頭下江南嗎?他父皇靈柩何時入皇陵?他何時祭拜太廟?他是跟他父皇一樣昏了頭、連祖宗規矩都不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