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心的吃到夏糧收割了。
大家日子好過,也都不會忘記李家的好。
李家做為一地地主,還是比較在意民望的,況且這點錢對李家來說真不多。李家現在僅一個藥酒生意就錢財源源不斷了,況且修好了村莊,不但乾淨整潔,而且李家大院周邊也空置出大片空地,這以後李家的院子也能方便擴大。
一個地主,立足之本,就是要在本鄉本土有個好名聲。
如張惡霸家過去那種方式,是不長久的。
地主得成為鄉賢民望,家族才能長久,而不是說做個人人害怕的惡霸。
以前連趙大夫都不明白李逍為何總要做那種看起來虧本的事情,覺得投入太多,可現在他們也覺得挺有道理。
李家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意也越做越大,眼光自然不能只局限在李家莊這一小塊地方,那樣眼皮子太淺,格局太小。
李家早晚要走出去的。
「對了,阿耶。剛剛我去見過公主,如今我們這裏都被朝廷劃為公主的食邑封地,藍溪有八百戶為公主封戶,包括我們莊子。我剛和公主提出,由我們代公主管理她的食邑封地,替公主徵收定額租稅,而公主每年給我們租稅的兩成做為酬勞。」
把事情簡單一說,趙大夫聽後點頭,「替公主打理食邑,兩成租倒是不少了,只不過事情也沒那麼容易的,這兩成租也不是那麼好拿的,得管的好了才行,要不然,若是產出不足,我們不但拿不到這兩成租,只怕還得墊些進去。」
畢竟公主的食邑租稅可是定額的,就算減免,也只能是遇到大災荒的時候才會減免一些。
誰種地都不能保證產出的。
大唐的食封有真封有虛封,虛封就是個空頭名號,真封則是有真食戶。
玉瀨做為皇帝之妹,特加封到了八百戶,皆為真封。而且不比一般的勛戚,她這八百戶全都真封,並且不需要一分為三,其一歸國家的。皇帝特旨,公主的八百戶,所得封戶租庸調全歸公主。
一般食封,每戶三丁之上七丁之下,玉瀨的封戶基本上都在三丁之上。
大唐立國這麼久,功臣名宿得實封者不多,能得五百戶以上的更少。比如開國宰相裴寂,那是李淵的老夥計,前後也不過得真封一千五百戶,宰相蕭瑀才六百戶。
尉遲敬德、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這貞觀四大臣,也不過一人一千三百戶。
其它秦叔寶、程咬金等名將不過七百戶,李藥師、段志玄等人不過四百,李子和、馬三寶等大將才三百。
更多的功臣甚至只有虛封。
按制,皇帝姐妹為長公主,皆視一品。唐制,一品食邑萬戶,不過那都是虛的,真封才是實的。
玉瀨的八百戶,那都是皇家公主裏面極特殊的了。
若不是玉瀨如今處境特殊,肯定會有許多人願意替公主管理封邑,畢竟打着公主的旗號,管理封邑還是不少的,不說公主會給管理酬謝。
甚至借着機會,能有許多操作的空間,比如給封戶們放貸,租牛借馬,租借農具等等。
封戶把本該交給朝廷的租庸調交給公主,因公主有特旨得全封,因此租庸調全上交給公主。
大唐租庸調製,每丁每年交租粟2石;調則隨鄉土所產,每年交納綾(或絹、絁)二丈、綿三兩,不產絲綿的地方,則納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凡丁,每年服役20日,若不役,則收其傭,每日3尺。
這個租庸調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上的,理論上所有百姓都會均田授地,按每丁百畝來授。
按這樣說來,一丁得一百畝地,交這些租庸調是差不多的,稅賦不高。但實際上,均田得地不多,尤其是在關中這樣的狹地,地少人多。所得田地往往一丁可能才二三十畝,甚至更少。
這樣一來,田沒分到,可租庸調卻還是一樣不少,百姓的負擔就不免變重。而且做為封戶,他們不但要交租庸調,而且還得自己負擔上交的運費,又是一筆負擔。
公主八百戶封戶,平均每戶三丁以上,那就是起碼三千丁左右。
一年光是租粟就六千石,另外還有大量的絹、布,這個封邑收益是極高的。
第132章 大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