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此後,他回到家鄉,專攻文事,早早地就中了進士、走上仕途。可就在橫陽主簿任上,他無意間得罪了上峰,被罷官。從此,他離開官場。載酒攜妓、放浪南北,與僧道及江湖雜家等交集十多年。後來家道中落、不敷消費。他回到家鄉,憑着祖上留下的幾十畝薄田,在鄉間淡然躬耕著讀。此時的沈如筠,卻不復早年的風雅蘊藉。他對風俗和異聞奇事更感興趣。也把丟了多年的武術撿了回來,在槍術和劍術上沉心探究、成就了極高的武藝。唐代文人出門喜佩劍。但他卻不再佩劍,出門總是柱了一杆卸去槍刺的棗木仗。後來,又改攜可拆卸槍刺的棗木仗。槍刺則另配細木柄,緊急時還可作匕首用。
二是,他在不長的一段官宦生涯中,與鑄劍大家張鴉九結識。那是在橫陽主簿任上。時當,張鴉九聲名不彰。彼此卻都極欣賞。張鴉九曾給他鑄過一柄劍。此劍身長脊硬,鑄得極悍霸而空靈,他非常喜歡。平日身形影不離。不過出門時,它卻只能乖乖地躲在行囊里。
三是,他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學生。他的家鄉,是江南富饒之地。張氏又是當地的大家族,素有崇文重教的傳統。唐初社會安定之後,沈氏族人在宗祠重辦起宗學。後來,學堂逐漸擴大規模,學子竟有近百人。他回到家鄉後,受族人重託,不定期地去學堂對學生進行指導。不久他成了學堂的靈魂人物,參與到學堂的宏觀管理中。而又是出名地倔強,辦事多謀善斷。漸漸地,他對學堂的教學有了新的看法並斷然主持了對學堂的兩項改革。一是復古,引入武術教育(主要是劍術、槍棒和)。他重金延請江湖武道高手,對學子身體意志嚴加磨礪,一舉改變學子身體孱弱、精神疲狀塌的狀況。後來,在他一位西域高僧朋友的支持下,又延伸到瑜伽修煉。這項改革雖爭議不斷,卻堅持數十年、收效甚多。二是求新,強化文字實操(文章與詩賦等),以寫促教。此後不到半年不久,學堂教育質量就大有起色,接連給州學館輸送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學員。三年後,他兒子與一族侄同年中了進士。這裏邊,有運氣的成分。但時人不這麼看。他因此被主流社會奉為育人聖手。這學堂從此聲名鵲起。官商各界紛紛勸說他開禁,允許其子弟入讀。他難以一一斷然拒絕。於是,遠近各類子弟競相插班駐讀。此時,再叫宗學,就不合適了。況且,再大的宗祠,也難容納一再擴展的學堂規模。於是不久後,由沈氏族人為主的眾人集資,在句容東南的茅山北建起一所宏大的新學堂。學堂更名為「沈氏公學」。此公者,非官辦,學子乃是以沈氏子弟為主之謂。學堂一時盛極,成為東南翹楚。
143.逞杏林
既然說到學堂,就再多說幾句。
先說是官學。中國古代教育發軔極早,肇始於官學。所謂官學,是指中央朝廷以按地方行政區劃的地方官府所直接創辦和管轄的教育機構。雖有西周「學在官府」之說,但由朝廷設立中央官學正式創始於漢朝。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局紛亂,官學時興時廢。及至唐朝,中央官學繁學盛制度完備,發展到頂峰。南宋以後官學逐漸走下坡路。封建社會後期,中央官學逐漸衰敗,實際上成了科舉制度的附庸,名存實亡。清末,中國古代官學完全被西方的學堂和學校教育所取代。
而中國私學,雖是後起,卻如溪流匯成大河。早先的私學,產生於春秋時期。從此,教育也由單純的「學在官府」,擴展、變成「學在四夷」。其中以孔丘的私學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秦代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頒「禁私學令」,私學受挫。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今文經學為官學,但是並不禁止私學。於是古文經學面為由私人傳授的私學,到東漢末年已取得了壓倒官學的地位,如馬融、鄭玄等古文經學大師的私學學生多達千人以上。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學衰頹,私學卻呈現繁榮局面,名儒聚徒講學仍占重要地位,學生人數上百人或計千人屢見不鮮。梁代周興嗣編輯了影響深遠的蒙學讀物《千字文》顏推之的《顏氏家訓》成為家庭教育的代表作。唐代私學遍佈城鄉,制度不一,程度懸殊。唐代以後,宋元明清私學教育,一方面蒙學教育主要是私人設立的學塾、村學和蒙學;另一方面是書院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形成私學的重要形式。宋初的州、縣官學,是「有司奉詔旨所建,或作或輟,未免具文」(見《文獻通考》),教學活動不正常,無法滿足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