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節當天中午,譚麗娘把那一斤排骨和土豆一起燉了,排骨燉的酥爛,上面的肉用筷子輕輕一戳就戳下來了,骨頭裏還有着燉出來的骨髓,用力一嘬就出來了,再加上浸足了排骨汁的土豆,呦呦就着高粱米飯吃了四塊寸長的排骨還有好多土豆,如果不是胃小不好消化,她還想多吃一些的。
譚家雖然久未見葷腥,但是這一年多到底也是魚蛋常吃的,因此除了懷瑾捏着排骨啃得滿臉油和呦呦,另外幾人都只吃了兩塊排骨就作罷了。
到了晚上,一家人在院子支了一張小桌子,上面擺着月餅和一碟子大棗。大棗是譚家自己的棗樹結的,棗樹種在譚家後院,種了差不多有五年了,今年第一次結果,倒是挺甜。
懷宇站在院子中間背着手正在吟誦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一年懷宇長得也很快,尤其是個子一下子拔高了很多。
譚麗娘微笑着看着他,頗有一種「吾家有兒初長成」的自豪感,陶陶小時候也是被譚舉人和陳士梅帶着認過字的,因此也面帶微笑地看着自己的弟弟,懷瑾太小了,他雖然不懂哥哥背的是什麼詩詞,可是並不影響他對哥哥的崇拜。
只有呦呦,聽到懷宇開始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時候就瞪大了眼睛,自己到底是穿越到了一個什麼朝代?為什麼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都有,之前好像還聽他背過杜甫的《春夜喜雨》,也知道杜牧的《清明》。那麼,是不是說她所處的朝代其實是在唐朝之後拐了個彎?
不過,拐不拐彎的,和她有什麼大關係嗎?她一個小孩子,何必操心那麼多?
中秋節過後,譚麗娘找出了之前在布莊買的那塊真紫色絲綢,用了幾天功夫繡了一條時下流行的十二幅湘裙,在九月初一的那天,用一塊藍色綢布包了,給呦呦換了一件鵝黃色的小襖和一條水紅色水紅的裙子,梳了兩個丫髻,叮囑陶陶和懷宇帶好弟弟看好家,然後帶着呦呦出了門。
&我們要去哪裏?」呦呦跟在譚麗娘身邊,仰起頭問。
&帶你去拜訪一位長輩,自從你外祖離世,娘心情不好家裏又接二連三發生不少事,已經連着三年多沒有來拜訪了。」譚麗娘說着也露出了愧疚了神色。
呦呦就不再多問了,知道大概又是譚麗娘那個所謂的「自尊心」在作祟了。
譚麗娘破天荒地租了一輛帶蓬的馬車,馬車走了差不小半個時辰,來到一個大院子門前,譚麗娘叩了門不一會兒門從裏面開了,開門的是個歲的孩童,看了她們一眼,「你們是誰?」
譚麗娘從兜里摸出幾個銅板塞進開門孩童手裏,「小兄弟,勞煩幫忙給夫人同傳一聲,就說譚家娘子來拜訪。」
小童看了眼手裏的銅板,說了句「等着」就飛快地跑進院裏,過了一會兒,從院裏走出來一位老嬤嬤,看到譚麗娘先行了一禮,「小童不懂禮,讓譚娘子久等了,夫人聽說譚娘子上門十分高興,特別讓老奴來迎接您。」
譚麗娘立刻上前扶起老嬤嬤並對她行禮,「陳嬤嬤可折煞我了,是我失禮了。」
呦呦人小,被譚麗娘抱在懷裏,跟着陳嬤嬤繞過一段長長地迴廊,穿過一個花園,來到一座院落里。在院落的正房門口,早有兩個俏麗的丫鬟在等着,看到譚麗娘的時候立刻蹲下身行禮,「譚娘子來了。」
被抱在懷裏的呦呦忍不住猜想這家是什麼人,看起來規矩很大的樣子。而自己的母親同這家人又是什麼關係,好像這些僕人都認識她還很尊敬她。
這時候呦呦被譚麗娘放在了地上,牽着她的手走進正房的正廳,正廳的炕上坐着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婦人,穿着體面,帶着金釵銀簪,看起來氣度雍容。
&麼還沒來?芷蘭你再去看看,看看到哪兒了?」老婦人背對着門口,沒有看到譚麗娘他們,正對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婦人說話,看起來像是老婦人的媳婦。
中年女子點頭應是,才走出一步來就看到了呦呦她們,立刻滿面笑容地對老婦人說:「娘,你看,這不是來了?」
老婦人轉過頭來,恰好看到譚麗娘牽着呦呦走到跟前。譚麗娘一看到老婦人立刻紅了眼圈,撩起裙子就跪在了地上,還拉着呦呦一起。呦呦毫無防備地被她扯了一下,立刻跪在了地上,她都聽到了膝蓋磕在地上「咚」地一聲了。
96.第九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