佶畫的是一隻「寶雞」。
事實證明,蔡京簡直就是神猜,隨着時間一點點逝去,蔡京眼看着一隻五彩長尾巴錦雞在趙佶的筆下畫了出來。
等趙佶把那隻雞的眼睛點好,丟下了畫筆,長舒了口氣,對着蔡京說了一句:「太師,你猜對了,朕的確畫的是一隻『寶雞』。」
怪不得趙佶會趕楊戩出去呢,明明是一隻「寶雞」,在楊戩嘴裏愣是變成了一隻「野雞」,他能不生氣嗎。
其實雉在民間就是長尾巴野雞的意思,雉還有另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錦雞。
一隻雞在有文化和沒文化嘴裏的表達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呵呵!
趙佶畫的這隻雞,為什麼會被叫做「寶雞」呢?這裏有一個典故,這是一個關於雞的典故。
.
那還是在春秋時秦文公在位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那一年正好是秦始皇出生前的五百年。
在春秋時期,秦國屬於西部一個弱小的諸侯國,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文化上來看都是一片荒漠,乏善可陳。中原那些大諸侯國首腦們開會的時候都懶得通知他,可想而知,這個小諸侯國有多麼貧窮落後和不招人待見了。
可就這麼個貧窮落後的小諸侯國,最終在秦始皇的文功武治下歷史性地完成了華夏最偉大的一次統一大業。
所以說,一個國家不怕落後五百年,就怕五百年後還落後。
秦文公,在歷史上不象秦始皇那麼赫赫有名,甚至還不如秦二世有名,不過他的故事卻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他的親自主持之下,創造性地完成了一項司法實踐——夷三族。
夷:等於誅殺。
三族:就是父、母、妻三族的親人。
夷三族相當於誅三族的意思,夠狠的吧!
不過,和後來大隋敗家玩意隋煬帝楊廣的誅九族比起來要人道得多……是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