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的部分屬於軍事管制,禁止放牧區,普通的牧民不得把牲口放進去吃草。
不管理,而過度的荒廢牧場,導致沙化怎麼後期治理?
在羅馬軍團的管理下,三十萬匈奴人不得不服從這樣的半屯墾,半牧場的生活形式。
他們每一戶都有名字在冊,十戶為一個戶長,佩戴一把武器,其餘的只能用工具勞動。年輕人會被徵兵,去羅馬的行省屯墾區去開荒和放養收繳上來的,多餘的牲口。
十戶的養生畜的數量是嚴格規定好的,羊120頭,牛15隻,馬10匹,多餘的全部上繳,缺損了自己彌補。
私下販賣,繁殖,宰殺牲口會被處刑。這體現的是一種管理。
說白了,這些是農村公社的初級形式。
到了年末,需要宰殺牲口時,會有一定的規定,可以讓十戶人的戶長,來安排屠宰牛羊的計劃,固定下來提供生產的牛羊是不能動的。
在完成這種模式一年中,再次騎馬經過廣袤的草原,都能看到一大塊一大塊被木欄圍起來的牧場和耕地。
在每四個十戶作為一個聚落的村鎮上,會有一個畜牧交易市場。
這裏是可以用公開的形式,出售牧場餵養的多餘牲口的,不過得按照規定價格來出售,所得稅系60%。
至少買了一百銅錢,牧民自己還可以得到40文錢。
這些錢屬於公社所共有財產,其中四分之一獎勵餵養牲口的牧民。
所以在保證十戶基本的牲口數字上,牧民養出來的多餘牲口是用這樣的形式來體現貢獻值。
其實交易市場的買賣關係,也在平衡整個牧場上牲口的數量平衡。
多餘的牲口會被宰殺,做成各種肉製品和罐頭,送外域作為交易的商品,並且還作為戰爭中羅馬軍隊的備用食品。
在蒙古草原上,一邊固定了牲口的數量。同時也固定了牧民的生活形式。
從此,匈奴人不再成為一個威脅,更不可能糾集成群,危害周邊的人群。
這是西漢時代,乃至後來的長城之外,草原遊牧民不再是個巨大的威脅。
而在羅馬帝國對匈奴行省管理進行得比較完美徹底時。我聽到了漢元帝劉奭駕崩的消息。
此刻孝元皇后王政君讓自己的親生兒子,也就是漢成帝劉驁登基。
登基之後,文武百官換麻衣舉行國葬。
漢元帝劉奭死後,其后妃子女人等一律加封......
昭儀傅氏被冊封定陶太后,女兒為平都公主、兒子劉康為定陶恭王。
昭儀馮媛被冊封中山太后,兒子劉興為中山孝王。
衛氏婕妤)所生女為平陽公主...潁邑公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