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團自己在看電影。
沒有人關注競賽影片的內容,除了追星和賣片,其他實在找不到令人驚喜的爆點。
以至於王瀟帥都發了神經,在前幾日的論壇上,忽然對着彭毅誠,還有其他商業電影導演一陣狠批「他的總票房都快過100億了,但作為導演,他是失敗者。他一定特別羨慕我,因為我可以讓我的電影變得純粹。但他卻要不斷取悅觀眾。
我再窮,我也要堅持,否則人的信念會倒掉」
但他說這話的時候,卻不討論票房也有4億多了,只不過請的流量明星太多,最後還是沒賺到錢而已。
王瀟帥雖然有當子,還要立牌坊的嫌疑,但架不住他的身份和地位夠高,媒體記者對他的話自然非常感興趣。
立馬就變成了一篇篇挑撥是非的報道,掀起了華國關於文藝電影和商業電影孰優孰劣的新一討論。
對於王瀟帥的說法,彭毅誠根本沒接茬。
但作為商業導演代表之一的馮褲子,倒是血氣方剛,立馬在媒體上反擊道「將電影人為的分成商業、藝術兩個部分,這是很陳舊的思路,我們這麼多商業大片,但觀眾罵它們沒內涵,可王瀟帥這種所謂有人文內涵的藝術片,觀眾也會罵的。電影不應該意識形態化,而是回歸電影本身、回歸市場。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是,觀眾的選擇究竟是不是對的,這是很殘酷的問題。如果他們都選擇放棄你,那麼扶持所謂的藝術片,又有什麼意義呢」
掰扯到最後,上滬市電影節好像變成了一個吵架的地方,有點對影視圈不滿的人,都來罵幾句發泄發泄。
這就是現階段華語電影創作與市場關係的真實寫照,某些好面子、講藝術、談情懷的電影人們。
他們心裏懂市場的重要,只是沒本事迎合市場。
最終,只能說自己拍攝的是藝術電影,好像這樣以來,拍攝一部賠錢的爛片出來,把投資人的錢坑光,就變得偉大和正確了一樣。
其實如今華國大部分跨界而來的電影導演,連連電影到底是什麼都未必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