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又列示了覺華島死難者的名單,並向皇上介紹西虜(蒙古)中有部落趨建虜入侵之際,暴起發難,明軍奮起反擊,雙方之間也發生了戰鬥:」其覺華島敗而死忠足錄者,姚與賢、李士登、王錫斧、王鰲、李一葵、張其性、翟繼皋、徐國蕃、金冠、金士麒與中千把諸人俱當錄者也。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計上首虜至二百六十有九,皆得其名,系降夷與回鄉所識認者。西虜乘隙肆暴,邀絕吾商賈,擄掠我堡軍;我軍極力逐殺,割首級亦一百一十五顆,功亦非細。「
袁崇煥也承認此仗並非全勝,覺華島兵之喪者七千有餘,百姓男婦殺戮最慘,與河東堡、筆架山、龍官寺、右屯之糧,無不焚毀,其失非小:」但此番奴氛甚惡,攻寧遠不下,始遷戮於覺華;倘寧遠城不保,勢且長驅,何有於一島哉?且島中諸將,金冠先死,而姚與賢等皆力戰而死。視前此奔潰逃竄之夫,尚有生氣。金冠文之子會武舉金士麒,以迎父喪出關,聞警赴島,遣其弟奉木主以西,而率義男三百餘人力戰,三百人無生者。其忠孝全矣,今宜厚恤者也。「
至是,兵部尚書王永光議奏:」恢邊勝算,以寧遠為第一功,而滅奴要會以敘寧遠為第一務,文武將吏從此立為腳,富貴功名從此發軔。皇上深嘉清野堅壁之偉伐,酬報於前,而姑免失糧棄島之深求,策勵於後,將有功大小文武諸臣論功升賞,以普皇仁。傷亡軍丁照例議恤,並將失事在逃者正法革職,庶功罪不淆而激勸無窮矣。「
天啟皇帝知道這就是給寧遠之戰最後下一個官方的結論,雖然寧遠一戰明軍被動防禦,並未殺傷建虜主力,而且軍糧損失不少;但是,天啟皇帝覺得袁崇煥所說的「建虜勢且長驅,何有於一島哉」有道理,此一戰粉碎了建虜不可以戰勝的神話,也挫敗了努爾哈赤試圖速勝明朝的野心,於是欣然詔曰:」寧遠挫賊,恢復有機,朕心嘉悅。內外文武各官,功既經勘明具覆,宜加褒敘。……「
就在朝堂上下為寧遠之戰的勝利感到歡欣鼓舞的時侯,毛文龍卻來掃皇上的興致,他第二次上表請釋舊日廣寧巡撫王化貞,極言王化貞為遼人所擊心,西虜亦樂於助順;稱引哥舒翰事,願將海外歷受官階一一歸還朝廷,以贖王化貞之死,策令自效。
天啟皇帝知道王化貞當年提拔過毛文龍,算得上對他有知遇之恩,為王化貞求情也算得上人之常情;但是天啟皇帝心中始終有根刺:當初在寧遠之戰之前,自己曾經飛騎傳與毛文龍讓他襲後搗巢。還說果能滅賊雪恥,朕不吝通侯之爵,以賚勞臣的厚賞;然而,寧遠之戰時,自己也未聽說毛文龍採取過什麼行動,如今,他不提自己採取了什麼行動,反倒給王化貞這個半截入土的罪人求情。
天啟皇帝越想越怒,於是下詔譴責毛文龍牽制的作用在那:「功罪原分兩途,信賞必罰,系朝廷操柄。毛文龍即使有功,豈得代人贖罪?況奴酋入犯,文龍全不知覺,牽制安在?輒敢言功,乃為失陷封疆之人求宥,藐視朝廷,是何法紀?念海外孤軍,姑不究。」
袁崇煥趨勢提議讓毛文龍宜檄居近島,偵奴虛實,官減兵減,餉力自饒;兵部尚書王永光覆袁崇煥疏言:毛帥與朝鮮近,與奴酋遠,姑留以為虛聲。……
薊遼總督王之臣在這件事上也翻了糊塗,他竟上疏為王化貞求情:「毛文龍僻居海島,人頗疑其無實。今登撫隔海,既難遙制,若另以文臣監督,又恐勢不相能。查毛帥原出罪撫王化貞門下,嘗上疏願為化貞贖罪。不如暫緩化貞一死,出令戴罪監其軍,浮海辦賊,限以三年。成則論功,不成則原案具存。」
天啟皇帝也把王之臣痛斥了一頓,質問他還想不想當封疆大吏了:「不問奴勢緩急,戰守之具自當作速料理;王化貞屢奉嚴旨,竇承武逃將情真,祖宗法度昭然,何必會議?況封疆之臣,豈得為失陷封疆者求宥?」
毛文龍沒摸准皇帝的脈,又把天啟五年的舊賬翻出來請功,並請拔糧餉救濟:「參將易承惠等,於天啟五年九月二十七日帶領兵馬二千餘員名,過江遠擊鞍山、甘泉鋪等處。於十月初三日夜走至八寨會,圍住韃賊,喊炮燒房砍殺,在陣活搶真夷鳴啼等二十九名、夷婦一口,陣亡官兵何應元等五十三名,章下兵部。奴酋近邊射獵,挑選披甲,辦作城梯、牛車、糧草,要西來攻搶。已行將官林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