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他楊浩善心大發,只是在大齊沒有徹底強大到不可一世時候,面對外敵的威脅,任何動搖軍心的舉動,都是十分不明智的。
他不想讓階級固化,那樣只會催生出擁兵自重的豪強出來。
楊浩一直以來都在積極的培養新人,利用新人將權利分散。
比如四個連長,他們的地位是很高,但他們如果沒有楊浩的調令,甚至連軍營都走不出去,初步的形成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開。
以他楊浩有限的歷史知識,對於古代防止擁兵自重的方法也有個模糊了解。
接他所知,古時將領傭兵自重,根本原因就是在部隊裏呆久了,有根基和盤根勢力,讓部下覺得天高皇帝遠,你對他們的影響大過千里之外的中央。
因為一個人第一天到一個地方當軍事長官,哪怕給你再大的權力,你第二天就也不可能能造反。
擁兵自重,大家沒感情沒交集,沒資歷,哪個願意和你干?
軍人對新來的上級可能看不起,但見了以前老長官還會本能的敬禮,就是這個原因。
楊浩知道古代防止擁兵自重,無非是一經常換駐防地,不能讓內在一個地方呆久了,搞得門生故吏遍地,干三五年就滾蛋。
第二是對部隊供給的控制,地方軍隊經濟必須要依賴駐地,由朝廷統一撥款,而不能讓將領在一塊地上經濟自給自足,自給自足一向是封建軍閥最喜歡的。
能做到這兩條,就能從大體上防止擁兵自重,我和你又不熟,我幹嘛跟你造反。
老子吃的是朝廷的糧,又不是你什麼排長連長給的,這掉腦袋的活,老子有吃有喝的,跟你造反,丫的腦袋是不是有病。
現在大齊部落緊緊是一個城邦,還沒有擁兵自重的環境,但是楊浩是有爭霸天下野心的,為了防患於未然,這一點他不得不考慮。
畢竟有野心的人無處不在,除了他自己之外,他心中不相信任何人。
打天下的時候,大家是兄弟,但是天下太平之後,君臣反目成仇的事情簡直不要太多,楊浩選擇以史為鑑,相信華夏數千年的歷史經驗不會欺騙他。
第一百六十章 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