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電影可以有成千上百的演員。但是只有少數的幾個「名字」可以當成賣點當然,這些「名字」基本上都是作為主角的「明星」,在定義荷里活明星時,經濟價值始終居於中心地位,明星群體代表的是賣座演員中的高級精英。
荷里活演員的等級結構在各種場合體現的非常明顯,如在電影宣傳海報上,明星的名字會出現在電影標題的附近,相當醒目。
以這種方式突出某些演員,是最明顯的符號化特質,代表着「明星」是用來產生銷售的「名字」,這個「名字」的傳播價值使得「明星」成為一個可以辨認的價值符號和流通貨幣。
在預測利潤時,一個明星的票房號召力不僅可以被計算、預估,還可以用於電影市場中的交易流通。
荷里活通常這樣來定義票房號召力不管項目中其他因素如何,僅憑演員或導演個人的名字,能夠為電影吸引到的融資和票房的比例。
荷里活明星制的等級劃分,完全是基於票房號召力,也就是商業能力,而不是演技。
可以說,近三十年來,荷里活明星的等級,與演技或者藝術貢獻基本不存在直接關係。
拿杜克以前的公爵工作室和現在的盧卡斯影業來說,通常會對荷里活明星進行這樣的劃分。
超a級巨星,他們能夠保證預售,以及相當規模的首映票房。
a級明星,他們不會自動引發瘋狂的追捧,但只要導演和預算合適,電影類型與此明星過去的作品一致,他們對製片方來說就是有把握的賭注。
優質二線明星,是宣稱與一線明星有差不多影響力的演員,事實上商業價值並不穩定,會受預算和合作明星等因素的影響。
二線明星,有時候可以吸引發行公司的注意,但是電影的其他要素相對來說更加重要,比如劇本的完成度,預算的高低。
三線明星,僅靠他們的名字幾乎不能對市場有任何影響,然而如果有合適的合作演員、導演和預算,他們偶爾也可以促進局部市場的票房。
與此同時,在明星的陣營中還有一些較為特殊的人群。
有些演員不屬於一線明星,但是通過重複參演某類商業成功的電影,他們會成為類型明星,一般而言,類型明星的主要舞台是在「邪典片」和「喜劇片」上。
另外,還有一些演員出現在不屬於流行市場的電影中,打斷了電影角色和類型一貫的連續性。
他們一次次挑戰着與先前截然不同的角色,他們被稱作「演技派」。
但是,他們畢竟不是荷里活明星的「主流」,就像丹尼爾?戴?劉易斯等人一樣,本身並不具備多少票房號召力,荷里活主流電影圈對這些演技派也不是太感冒。
明星作為符號化的一種形象,對於電影產業可謂有着特殊的意義,即便是杜克這一層級的導演、製片人和投資商,也從來不會忽視巨星可能帶來的號召力。
電影作為商品最顯著的特性就是其「獨特性」,會有相似的部分,但是不會有哪兩部電影是完全一樣的。
但這樣的特性對於消費者和生產者來說,卻是個障礙。
大部分電影交易,來自於消費者願意花錢去看未知的內容,消費者「想要看」的心態,恰恰是取決於電影中那些不被完全了解的部分。
在人們看到電影之前,消費者無法確定自己要為之付錢的到底是什麼東西,與此同時,生產者也無法完全確定消費者會喜歡什麼。
荷里活有一個著名的說法:「可能整個電影行業中最重要的事實就是沒人知道任何事情。」為了應對這種「對稱的無知」,只有依賴電影之間的相似性或連貫性。
類型片、系列片是一種應對方式,而更廣泛的方法則是採用明星。
明星在電影商業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不確定與確定,差異性與連貫性,獨特性與熟悉性之間提供了維持平衡的方式。
因此,明星必須是擁有獨特的優勢,以熟悉的實體存在,某個明星的參演,會使人想起來他在電影中出現過的,一系列熟悉的已知意義,這種已知可以讓觀眾更好的理解,新上映的電影中那些未知的部分,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