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東林黨人的秉性,由此可見一斑。
更加可笑的是,當李自成攻破了京城之後,雖然東林黨人大都是很乾脆的投靠了李自成,然而李自成對待他們的態度卻不似明朝皇帝那般友好,該抄家的抄家、該砍頭的砍頭,讓東林黨人們哀嚎一片!接着,在機緣巧合之下,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而殘存的東林黨人們又是十分乾脆的投靠了滿清,可惜清朝對待他們的態度比之李自成還要更加惡劣許多,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文字獄等等慘劇不斷出現,百姓們飽受磨難之餘,東林黨更是因此而徹底失去了根基。等到東林黨人終於發現了明朝的好處、並喊出了「反清復明」的口號,卻已是再也掀不起任何波瀾了。
然而,在趙俊臣如今所在的歷史時空之中,情況卻是有所不同,這個時空的崇禎皇帝並不是盲童盲信之輩,不僅沒有被東林黨人的道德文章所迷惑,反而採取了多項措施打壓東林黨,因為沒有撤銷廠衛,皇權依然強大,又通過分化、制衡、收買等手段,逐步削弱了東林黨的勢力,最終將東林黨的勢力完全驅出了朝廷中樞,而江南的地主商人們也因此而失去了對朝廷政策的影響力,雖然偷稅漏稅的情況依然很普遍,但明朝的財政情況終究是緩解了許多。如此一來,北方的災民得到了賑濟,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起義更是剛剛冒頭就被撲滅了,最終,明朝不僅沒有滅亡,反而延續至今;吳三桂不僅沒有降清,吳家反而成為了鎮守邊關的名將世家;原本不可一世的滿清無法入關,只能困於白山黑水之間苟延殘喘着……
歷史的發展雖然存在慣性,但個人因素所產生的影響應依然是不可忽視——每每讀到這一段不同的歷史發展,趙俊臣總是會如此感慨——只是因為崇禎皇帝的才能提高了一些,中華民族的歷史竟是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可惜,這個時空的崇禎皇帝雖然勉強算是明朝的中興之主,然而局限於時代眼光,對於明朝的諸般弊端並沒有做出有效修正,等到德慶皇帝繼位之後,更是只學到崇禎皇帝的集權手段與帝王心術,讓明朝的諸般弊病越積越深,雖然天公作美,這些年來明朝各地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天災**,再加上首輔周尚景的修修補補,看似朝野穩定,但實際上已是積重難返、病入膏肓了。
對於那一段完全不同的歷史進程,林雲璞、白明宇、戴逢福自然是不會知曉,但他們非常了解這個歷史時空中的崇禎皇帝當年是怎麼對付徽浙商幫的,雖然已是過去了幾十年的時間,但他們對於那段歷史依然是記憶猶新、心懷懼意。
所以,聽到趙俊臣的暗示之後,林雲璞、白明宇、戴逢福三人並沒有太多的懷疑,很快就相信了,認為德慶皇帝有鑑於當年東林黨干政的現象,如今又見到徽浙商幫漸漸恢復了元氣,為了防範於未然,卻是繼承了崇禎皇帝的政策,再次出手打壓徽浙商幫了。
而引晉商入川、開發川鹽,間接削弱徽浙商幫的經濟實力,就是德慶皇帝的具體手段之一。
事實上,這也是趙俊臣不願意成為徽浙商幫在朝中代言人的最大原因。
想到這裏,林雲璞等人自然是心中驚懼,有些不知所措,同時也失去了繼續收買趙俊臣的想法。
一來,他們此時只想趕快回去商議對策,二來,他們也明白趙俊臣身為德慶皇帝的寵臣,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絕不會強行反對德慶皇帝的既定方針的。
於是,沉默了片刻之後,林雲璞再次開口道:「原來如此,卻是我等唐突了,讓大人您感到為難,實在是抱歉。事已至此,我等也再不敢再強求,這就告辭離開了,不過,還是多謝大人您告知緣由,讓我等獲益匪淺,只希望通過今天之事,大人您與我等徽浙商幫的聯繫可以更加緊密一些,還望大人您明白,我等徽浙商人絕不會虧待於您。」
說完之後,林雲璞領着白明宇、戴逢福二人向着趙俊臣躬身行禮,接着就打算轉身離開。
&慢。」就在林雲璞等人即將離開之際,趙俊臣突然說道:「我之前只是說,關於川鹽之事,我與你們絕無合作的可能,但若是其他事情的話,我想我們之間的合作可能還是很大的。」
……
……(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一章.合作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