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錢糧與工匠送到了陝甘三邊,但只是車薪杯水罷了,不敢讓梁閣老致謝。」
梁輔臣同樣搖頭,說道:「並非如此,陝甘三邊環境惡劣、世情疾苦,那批錢糧雖然對你而言並不算多,但對於陝甘三邊而言卻已經是雪中送炭了。」
談到這裏,趙俊臣突然反應了過來,表情間隱隱有些吃驚,問道:「聽梁閣老的意思,陝甘三邊今年曾有火篩入寇?但為何京城這邊一直沒有收到消息?」
梁輔臣稍稍沉默片刻後,緩緩答道:「陝甘連續三年發生了旱情,北邊的蒙古韃子也不好過,同樣是災情嚴重,所以也不像往年一般只有秋收左右才會侵犯,就在今年三月份,也就是陛下南巡的時候,蒙古準噶爾部就曾是大舉來犯,陝甘三邊雖然是勉力抵擋了攻勢,但損失極為嚴重,說是殺敵八百自損三千也不為過,邊境百姓也受到了劫掠,所以這件事情就被我壓下去了。」
聽到梁輔臣的解釋之後,趙俊臣心中再次一愣,卻沒想到梁輔臣會這般坦白的說出自己的把柄!
不僅是戰事失利,並且邊疆百姓們還遭到了劫掠,梁輔臣不僅沒有如實呈奏、向朝廷請罪,反倒是私自隱瞞,這種事情一旦傳揚出去,恐怕梁輔臣必然會遭到萬夫所指,清流們也一定會迫不及待的跳出來進行彈劾,到了那個時候,梁輔臣的仕途也就會走到盡頭!
與此同時,梁輔臣瞞報戰事的行為,似乎也與他一向以來的表現有些衝突,在趙俊臣的印象中,梁輔臣這個人絕對是屬於「忠臣」範疇。
眼見着趙俊臣表情有些詫異,梁輔臣身邊那位穿着千戶服飾的俊朗男子則是突然插口解釋道:「趙大人不要誤會!梁閣老瞞報戰事,絕不是為了遮掩己過,實在是逼不得已!那時候陛下正準備南巡,若是梁閣老通報了戰敗之事,陛下的南巡大計就受挫,必然是心中震怒,朝廷也一定會追究責任,整個陝甘三邊的官員將士都會受到牽連,這樣一來,三邊軍鎮更是會發生大亂,尤其是邊軍里的那些軍頭,也一定會強烈反彈,到時候原本就後繼無力的三邊軍鎮恐怕就要徹底失控了!所以梁閣老認真考慮之後,為了穩定三邊之大局,才會私自瞞下此事。」
梁輔臣卻是緩緩搖頭,終於是詳細解釋了自己的想法,說道:「三邊軍鎮之糜爛,遠遠超乎朝廷之想像!許多時候,我也只能以維穩為主,不得不考慮手下人的想法……在各大軍鎮的將領們看來,這次的戰事失利不僅是一件壞事,反倒是一件好事,損失的數千邊軍,可以讓他們得到許多空餉好處,若是我向朝廷通報了戰事,他們不僅要被降罪,空餉的好處也會失去,所以就一直是暗中阻撓、施加壓力,我當時原本已經寫好了請罪的奏疏,但還未送給朝廷,陝甘三邊就因為某些人的鼓動,連續發生了六場兵變,所以我也只好將這件事壓下去了……」
說到這裏,梁輔臣眼中閃過了一絲惱怒與無力,繼續說道:「如今,軍鎮兵早已經沒有戰力,只是湊數罷了,唯有將領們精心培養的親兵私軍尚有一戰之力,但也正因為如此,我許多時候也離不開他們的支持,不得不做出讓步……去年我向趙大人討要的那筆錢糧,絕大部分也是用在培養私兵上面,卻是打算培養一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私兵,如此才能夠壓制各軍鎮裏的軍頭,打壓他們養兵自重的勢頭,可惜剛剛出了一些成果,我就被陛下召回京城了。」
「原來如此!」聽到梁輔臣的解釋之後,趙俊臣也終於體會到了梁輔臣這些年來的為難之處,連連嘆息道:「這些年來,梁閣老以一己之力維護陝甘三邊之穩定,實在是太幸苦了!」
然後,趙俊臣看了一眼那名穿着千戶服飾的俊朗男子,向梁輔臣問道:「這位兄弟氣質不凡,年紀輕輕就已經是位居千戶,又受到梁閣老的這般看重,定是本領不凡,卻不知是何來歷?」
聽到趙俊臣的詢問之後,梁輔臣開口介紹道:「他名叫戚斌,乃是戚家後人,與當年的戚少保一樣,擅長統兵之道,我近年來所練的那支私兵,就是由他負責訓練與統帥!今年蒙古韃子來犯,卻也唯有戚斌爭氣,帶着那支私兵為我打了一場勝仗!」
聽到梁輔臣的介紹,趙俊臣則是雙眼一亮!
戚少保!戚繼光?
眼前這個戚斌,竟是戚繼光的後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