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話雖如此,但清朝八旗之間的關係,終究還是有了裂痕。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多爾袞和豪格兩個人日後各自率領的軍隊,恐怕再也不可能如同皇太極在位時那樣親密無間的合作了。
因為誰也不敢完全相信誰。
暫時握手言和是沒錯,可是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暗地裏下暗手,所以當然還得小心謹慎的提防些。
這樣一來,清軍的實力自然要打個折扣。
不說清庭如何,畢禾和容和兩人卻都在積極的準備着,力求儘快拿下遼北。
根據他們計劃,他們要麼在十月份之前拿下遼北,要麼就得稍微緩一緩,先貓個冬,第二年氣溫稍微上升些之後再繼續打。
沒辦法,遼北那邊的冬天實在是太冷了,十月份往後氣溫就開始急劇下降。
等到真正入冬的時候,在外面稍微呆一會兒都受不了,更何況拿着武器去打仗。
身上衣服穿少了,隨隨便便就能被凍傷,身上衣服穿多了,那行動也不便利。
畢禾他們帶的人,可沒有那些在本地生活的人耐寒能力好。
所以自然得注意些。
也正是因為畢禾他們對時間方面稍微有些要求,所以行軍速度推進的也蠻快的。
大概在七月底,不到八月初的時候,就已經打到了鞍山附近。
能夠這麼迅速,除了行軍速度快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有原山海關總兵楊麒在中間說和,他們才能夠幾乎沒費多少兵戈,就順利拿下了寧遠和錦州這兩個原明朝與清廷的最後關卡,直接攻打清朝。
不過這也正常,但凡寧遠和錦州的總兵腦子沒問題,都不會不同意講和。
畢竟,這兩個地方地盤本來就不大,又夾在清朝和華夏國之間。
在京城被攻破之後沒多久,他們糧食就已經發生過短缺問題了。
只是那時候,姜浩那邊不是忙着過年嗎,又想着人家好歹還在幫着守衛邊界呢。
所以,就沒有切斷他們的糧草運輸路線,甚至還讓人偷偷多送了點給他們。
不過,那是過年前的事了。
過了年之後,得騰出手來把他們收為己有,並且對清作戰。
那麼,他們的糧草運輸路線自然就被截斷了。
等到畢禾他們達到寧遠和錦州那邊的時候,寧遠和錦州當中的兵將都已經反過來去清朝那邊打草谷去了。
可見情況窘迫,生活艱辛。
在如此窘迫,並且也看不到救援希望的情況下,寧遠和錦州的總兵自然只能投降。
投降華夏國,總比投降清朝來的好,畢竟再怎麼說,華夏國這邊好歹都是自家人。
況且,楊麒既然能夠在華夏國的軍隊當中混的好好的,那他們當然也沒理由混不好。
跟誰干不是干呢?
原來跟着的主子死了,總得重新找個吧。
南明實在是太遠了,他們也沒什麼機會過去,就近的華夏國自然就成了唯一選擇。
不然怎麼辦,難不成還指望他們跟崇禎一起殉國嗎?
等到畢禾和容和兩個人收編了寧遠以及錦州兩地的士兵之後,他們倆各自率領的大軍數量加起來已經超過了二十萬!
這個數量真的是很多了。
因為這個時候,就算滿族所有男丁都加起來也達不到這個數,得把男女老少、老弱病殘都加起來才能超過。
別看八旗軍數量好像不少的樣子,可是實際八旗軍當中只有一部分是滿族人,其中還有一部分是蒙古人和漢人。
再加上滿族前期全民皆兵的習慣,稍微核算一下,便能清楚認知到滿族總人口的稀少程度。
畢禾他們帶着不少遠比明朝火器先進的火器,以及二十萬大軍氣勢洶洶的去攻打清朝,那速度能不快嗎?
在炮火連天之下,別說區區一個皇太極了,就是努爾哈赤復活也沒用。
該跪的還得跪。
沒過多長時間,也就是皇太極剛死沒多久,多爾袞和豪格兩個人好不容易才握手言和的時候。
畢禾他們就已經到了盛京的邊上,架好了當下他們帶過來的所有火炮,準備要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