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個機會。
而對於皇帝來說,讓天下讀書人整天想着,讀書就是為了通過科舉出仕,為自己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才是最正確的想法。讀書不是為了賣於帝王家,對於皇帝來說絕不是什麼好事。
孫伯陽的神情似乎有些茫然,他似乎有些明白了,當初在國子監皇帝為什麼要訓斥自己了。
朱由檢看了看手中的玉玦,順手就把玉玦掛在了黑板的一角,然後再次說道:「你們的答案都不能讓我滿意,所以今天我就不再把玉玦送出去了。
不過我想也許今後會有人能夠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覆,因此我把這塊玉玦掛在這裏,到時好讓你們的先生替我獎勵給他…」
朱由檢隨後讓孫伯陽陪着自己走一走,詢問了他關於教學上的一些事情。
兩人交談了一會之後,朱由檢便對着他說道:「和當初在國子監相比,你果然是大不相同了。你現在做的事情非常的好,在工地上建立一個學校,空閒時教導這些孩童認字,這是一件大好事啊。
朕會讓人準備一些物資,好讓你這個工地上的流動學校辦的更好一些。當然,你也不能光教這些孩子,還應該再擴大一些範圍,讓那些有餘力的年輕人也學習一點文化。
不僅如此,朕還打算任命你為順義縣的教喻,在沿河工地上都辦一所流動學校。」
皇帝的話語並沒有讓孫伯陽欣喜若狂,他反而有些遲疑的向皇帝詢問道:「敢問陛下,您為什麼如此汲汲於建立學校,而且這些學校教授的,不過是一些常用文字和簡單的數字。難道您真的認為,他們學會了這些,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嗎?」
朱由檢停下了腳步,意外的看着孫伯陽一眼,他沉默了一會才對着孫伯陽說道:「其實朕也不確定,但是朕明白一件事,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重要的不是認識幾個字,而是有沒有改變現狀的決心。」
孫伯陽大為詫異的看着皇帝,不由自主的問道:「那陛下為什麼還…」
朱由檢抬頭看了看遠處的風景,才不確定的說道:「朕不過是想要給他們一個希望,讓他們相信讀書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只有抱着這種希望,他們才會有勇氣改變祖輩們不變的生活。」
直到皇帝帶着隨從們離去,孫伯陽還繼續站立在河堤上,看着皇帝離去的背影,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在返回京城的途中,一直沉默的蔣德璟向崇禎小心的詢問道:「陛下您似乎想要讓天下人都能接受教育,讓人人都能認識幾個字…」
朱由檢爽快的回答道:「你說的不錯,朕就是如此想的,想要讓我大明人人都能識字算術。」
蔣德璟斟酌了許久,才開口說道:「陛下,聖人曾經說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朱由檢回頭看了看,身邊這位低眉垂目的大臣,然後開口說道:「朕怎麼覺得這句話,卿理解的似乎同朕有些不同呢?」
蔣德璟微微抬頭看着崇禎,小心的詢問道:「敢問陛下是如何理解的?」
朱由檢轉頭看着前方的道路,放緩了赤風的速度後,才平靜的說道:「朕以為,也許當初聖人說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或者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又或者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聖人的時代畢竟離我們已經太遠了,當今之世同聖人所處的時代也已經千差萬別。一味拘泥於故紙堆內,對今日的局勢不會有多大幫助。
朕以為,現在重要的,不是聖人怎麼想,而是我們這些人怎麼想。既然我們處在這個位置之上,就要負擔起領導這個國家,改變這個世道的責任。
如果僅僅因為聖人的話語,或是顧忌個人的名望,就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不願意去做有利於百姓的改變,那麼我們就真成了被供奉在廟宇內的泥胎塑像了。」
皇帝的話語讓蔣德璟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直到快進入東直門時,蔣德璟才突然正色對着皇帝說道:「臣願意在陛下身邊,親眼見證陛下想要建成一個什麼樣的世道。」
朱由檢回頭對他點了點頭,微笑着說道:「那就讓我們一起努力一把,我相信你一定不會後悔的。」
在十字路口同皇帝的隊伍分手之後,蔣德璟牽着自己的馬匹漫
正文 第二卷 拂曉之晨_第137章 工地上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