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 2 萬 2 千 5 百兩,利潤達到了 8 成。
爪哇島物產豐饒土地肥沃,特別是稻米種植非常廣泛。島上雖然沒有銀礦,但是卻有着不少金礦。拉登·朗桑這次便是用的金子支付的貨價,雖然他定的金銀比價是 1:10,但是依然沒有減少多少這次貿易的利潤。
不過唯一遺憾的是,當戰爭開始後三眼銃的拙劣射程就顯露了出來。拉登·朗桑拒絕了他繼續供應三眼銃的提議,而是向他提出要購買同荷蘭人一樣的火繩槍和大炮。
拉登·朗桑向沈培開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價格,火繩槍每杆 100 兩,能夠對巴達維亞城牆造成傷害的火炮,5000 兩一門,能夠擊中海上船隻的大炮,10000 兩一門。
他訂購了火繩槍 300 杆,火炮 10 門,大炮 5 門,外加火藥 10 萬斤,共計 16 萬兩銀子的大訂單。
而據沈培對爪哇島市場的調查,這裏的稻米大約七八錢銀子一石,但是水牛是格外的便宜,日惹地區 2 兩多銀子一頭,沿海地區也才 4、5 兩一頭。而在國內江南地區,一頭水牛大約在 15、6 兩,在北方也要 11、2 兩。
他在信中寫道,如果能夠從大明運來火器和火藥,然後從這裏運耕牛和稻米回去,顯然是一個不錯的交易。
沈培販賣的火藥和火器現在還是京城武庫的存貨,這批被軍器監淘汰掉的低劣火器及部分武器鎧甲,被沈培販賣到東南亞地區後,收回了近 15 萬兩白銀,相當於這批軍火成本的 3 倍,這給了軍器監的官員們莫大的激勵。
除了這位馬打藍素丹國的武器訂單外,菲律賓和爪哇島之間的各島土王也下了將近 2 萬多兩的訂單。而越南北方正在同阮氏交戰的鄭氏,也以 1000 兩一門的價格,向沈培訂購了 20 門火炮,還有 3 萬斤火藥。
沈家的船隻在東南亞逛了一圈,就接到了 20 餘萬兩的軍火訂單,但是現在的江南製造局還沒有製造火繩槍和火炮的能力,只能少量的製作火藥。沈家控股的江南製造局,顯然完成不了這份訂單。
而且軍火交易還需要獲得總參謀部的批准,沈培在京城時同這些參謀們接觸過,出售其他火器都行,但是唯獨火炮不可以。因此沈培才把希望寄托在說服皇帝身上,希望通過這份信件,讓崇禎對總參謀部施加壓力。
20 餘萬兩的軍火訂單,光是利潤就能達到 15 萬兩上下,崇明及上海幾家商人組建的南華商行佔有利潤的 3 成,宮內佔 3 成,剩下的 4 成則歸於軍器監。沈培覺得,皇帝沒有理由會和自己的錢包過不去。
更何況這筆生意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如果能夠在東南亞諸國建立起南華商行的信用,那麼軍火生意顯然是一門長久的買賣。
接到沈培信件的崇禎,並不打算否定這單軍火買賣。事實上他還準備讓陸軍軍官學校派遣幾名炮兵學員,帶着火炮去指導爪哇人如何使用火炮。
孫元化領導的軍器監雖然把鑄造青銅炮的成功率提升到了六成,火炮口徑也達到了 13.5 公分,但是這些沒有經過實戰的火炮,誰也不知道它們在戰場上會有什麼表現,也不清楚這些火炮在攻城戰和野戰中有什麼區別。
而陸軍軍官學校的培養的炮兵學員也需要一場戰爭,來證明他們現在培訓的方向是正確的。很多問題只有在真正的戰場上,才會暴露出來。而軍校所教授的知識,是需要用生命和鮮血來總結的經驗和教訓。
能夠用爪哇人、荷蘭人、越南人的鮮血來換取這樣的經驗和教訓,對於大明來說,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而軍器監有感於青銅火炮造價昂貴,希望能夠採用熟鐵製作火炮,但是一直缺乏試驗的經費。現在有爪哇人和越南人出錢,孫元化便向崇禎提出了在廣州設立火炮製作所,利用佛山的鐵料鑄造火炮。
這顯然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在朱由檢的勸說下,總參謀部終於通過這份訂單。而軍器監也立刻派人南下,在廣州籌備火炮製作所。
至於陸軍軍官學校也抽調了 10 名炮兵士官,帶着崇禎元年一型火繩槍 1000 杆,崇禎元年二型火繩槍 500 杆,4 斤炮 5 門、6 斤炮 5 門,9 斤炮 2 門,11 斤大炮 2 門,16 斤大炮一門,外加槍炮火藥 25 萬斤,前往了上海。
一方面是等待沈培回來一起出發,另一方面則是等
第 357 章崇禎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