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血腥的結局,使得現在的女真親貴們,總是在鬥爭的最後關頭選擇妥協,避免撕破臉的最壞局面出現。
想要避免努爾哈齊和褚英的下場,保住自己的權勢就是根本。因此看到了黃台吉強勢崛起之後,代善已經想要同莽古爾泰、阿敏和解了。
當阿敏搭上了同明國貿易的渠道之後,跑來向代善示好,代善也就半推半就的接納了阿敏的善意,同阿敏一起興建了營口港。
而莽古爾泰一度認定阿敏背叛了自己,惱怒的想要同他絕交。但是當阿敏把從明國獲得的物資交給了他一部分,讓他賞賜給旗內的軍將後,莽古爾泰最終還是轉變了態度。他接受了阿敏的建議,也參與到了營口港的貿易中來了。
自黃台吉登基之後,除了讓阿敏率軍打了一次朝鮮外,進攻察哈爾留守部族的任務,都被兩黃旗和兩白旗給包攬了。其他四旗分到的,都是沒有什麼油水,但是要啃骨頭的任務。
去年明人入侵黑龍江入海口,待到瀋陽接到消息的時候都已經開春了。從瀋陽到黑龍江路遠難行,除了秋冬季節外基本很難派兵前往出征,而且還沒有什麼好處可得。
代善、阿敏和其他小貝勒都認為,不如趁機把黑龍江下游的部族全部遷移到三姓城來,至於荒涼的黑龍江入海口就丟給明人去折騰好了。如果明人想要沿着黑龍江向遼東腹地進攻,那麼這一路的艱難路況,足以讓明軍疲憊不堪,到時派出一隻小部隊就能在松花江附近殲滅他們了。
不過黃台吉卻認為,明軍沿着黑龍江上攻遼東的確很困難,但是對於明軍這種挑釁,後金採取了逃避政策的話,恐怕會損害後金在野人女真部族中戰無不勝的威望。
因此,即便是要把黑龍江剩下的部族人口遷移到遼東腹地,也要先派出軍隊作出防禦黑龍江入海口的姿態。如果在那裏堅守了一個冬季,明軍都不敢出現,那麼當地的野人女真部族也就會淡化了明軍的勝利。
黃台吉的理由雖然很好,但是代善和莽古爾泰都依然不滿,因為調撥350人前往黑龍江入海口的艱巨任務,是從他們兩個反對者的旗下抽調出來的人員。350人相當於6個牛錄的兵力了,這麼多士兵駐守到遙遠的黑龍江入海口去,不僅要花費一大筆費用,還讓兩人招致了旗下軍將的不滿。
事實上,當三位大貝勒同明國做起了生意之後,他們便不想同明國繼續開戰了。因為他們已經發覺,仗打的越多,勝利的次數越多,黃台吉對於八旗軍將的影響力就越大。為了能夠獲得一個出征的機會,這些旗丁們,便不自覺的開始擁戴起大汗來了。
但是如果同明國保持和平,他們從貿易中獲取的利益並不少於出戰時獲得的戰利品。
而更為關鍵的是,貿易獲取的利益完全是由他們來分配,而不是像戰利品一樣,要先獲得黃台吉的首肯。
八旗軍將們雖然聞戰則喜,但是他們喜歡的是能夠獲得劫掠敵人財富的機會,而不是冒着生命危險同敵軍廝殺。
如果不用作戰也能獲得巨大的利益,他們自然就會轉變對於戰爭的態度。
八旗制度的核心就在於嚴格的軍制,就算是代善等大貝勒,一旦進入出征部隊,也不會得到什麼特殊的待遇。而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自然是為自己這個大汗服務,而不是為八旗旗主服務。
因此,黃台吉以後金大汗的名義在軍中發表的命令,權威要遠過於他在朝堂上發佈的命令。只要代善等人沒有立即謀反的意圖,就無法抗拒黃台吉發出的軍令。
因此黃台吉每領軍出戰一次,他對於八旗的影響力就多了一分。如果明國始終抱着要收復遼東的態度,他們自然不得不服從於黃台吉的命令,繼續對明國作戰。
但是現在明國既然已經服軟,想要同後金和平相處了,代善等人覺得,他們現在最大的危機,便是後金大汗黃台吉了。
比如這次出征,明明說好是要討伐西遷的察哈爾部的。但是等到蒙古附庸部隊都到齊後,就在五日前的行軍途中,黃台吉以公論的名義召集了軍中滿蒙親貴,詢問他們是討伐林丹汗好,還是南下伐明好。
這些剛剛屈服於後金的蒙古部族首領們,自然不想這麼快向自己從前的主人揮刀。而那些各旗的領軍小貝勒們,也不願意跑去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