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之處,庫爾纏可以滔滔不絕的說上一整天。甚至於,連兩國的縉紳、鄉紳貪污腐化的行為都是大同小異。貴族們向國王請求進出口商品的免稅權或專賣權,而鄉紳們則想法設法偷稅漏稅。
比如議員們本應該向議會交納的一項61英鎊的稅款,到了查理一世時代只剩下了14英鎊的數額。而查理一世本人自從登基開始,就一直在填補其父親留下的大量虧空。
入主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剛統治英格蘭的前三年,就賞賜給大臣價值68000英鎊的禮物和30000英鎊的年金。1610年,他賞賜給王室臣僕的小費和年金就達到了80000英鎊,比伊麗莎白時代宮廷一年的日常開支還多50000英鎊。
於是當查理一世登基時,他接手的宮廷債務已經達到了90多萬英鎊的巨款。雖然在1630年之後,查理一世的年收入達到了將近一百萬英鎊,但是他每年還要支付60萬英鎊給高級官員和特權者,其中官員的俸祿就達到了34—36萬英鎊,剩下的錢還不夠他用來維持宮廷日常開支和海軍艦隊擴張的。更不用提,英國人還在支持着新教聯盟的戰爭。
和只顧着個人和家族利益,卻把人民掛在嘴邊的虛偽議員們相比,庫爾纏自然更尊重性格有些缺陷,卻還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頭的查理一世。
不過出於理智和大明的利益,庫爾纏卻知道不能和查理一世走的太近。因為這位英王缺乏政治手段和操縱陰謀的能力,每一次向敵人發射的箭總是會扎到自己的盟友身上。見過了黃台吉和崇禎兩人的政治能力之後,庫爾纏覺得查理一世就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他既不知道如何攻擊敵人,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盟友。
就如皇帝最後一次召見他時曾經告誡過他,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大明可以站在任何人的一邊,但是決不能站在失敗者的一邊。很可惜,查理一世就是這樣一個失敗者。因為他自始至終都不清楚自己的臣民在過着什麼樣的生活,也不明白自己的敵人和朋友究竟是誰。
即使是庫爾纏這樣一個外國人,通過了使團人員的搜集情報,也敢說他對於英國社會的了解要遠遠過於查理一世了。
現在的英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英國?是一個將近100年戰火沒有燃燒到內陸的和平國家,這同海峽對岸打了二十幾年的歐洲大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於是乎,英倫三島的人口已經突破了700萬,比這個世紀的開始增加了近140萬人口,其中英格蘭就擁有了近500萬人口。因此英國真正的政治主體就在於英格蘭,誰掌握了英格蘭的政治,也就掌握了英國。
但是隨着人口的增長和美洲白銀輸入導致的價格革命,過去的140年裏,英國的糧食價格增加了8倍,而人工工資不過才增加了3倍。糧食價格的上漲使得經營土地變得有利可圖,適合於耕種的英格蘭平原上,各郡的地主都開始不斷把過去的森林地區和沼澤地帶開闢為良田。
可是於此同時,毛紡織業的興起又讓更多的土地被圈佔起來養起了綿羊。於是貴族和地主們就開始把目光轉向了鄉間的公有地,他們把那些公有地上的農民驅逐出境,然後把這些公有地變成了自家的牧場。
這些失去土地的農民要麼進入礦上和城市為工廠主們工作,要麼以流浪罪被地方民兵抓捕然後送去服苦役,或是被流放到殖民地去。於是一個個擁有着製造業的城鎮或挖礦小鎮就在英格蘭各處豎立了起來,隨着英國國土上的荒地越來越少,城市裏的居民就變得越來越多。
英國城鎮的發展又反過來打破了英國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城市附近的鄉村地主不再為自己的需求生產,而是開始為城市的需求生產。他們既要提供羊毛給城市裏的工廠,又要種植糧食去餵飽城市裏的工人們。
為了儘可能的降低成本和提高產出,於是各地開始利用本地的土地和氣候特點進行種植,然後再進行地區間的剩餘產品交換,他們還改善了鄉村到城市之間的道路以降低運輸成本。這樣一來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開始漸漸興起,鄉村開始漸漸變為城市的附庸。
隨着道路條件的改善,人們開始習慣於去大一些的地區中心進行商品交換,而不再前往路途近卻商品較少的城鎮。於是原本瀕臨大海或是可通航河流的城市就變得
第三卷 帝國之路_第865章 倫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