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袁術,呂布又投奔了張揚,張揚雖然對他不錯,但是張揚的部下卻對呂布不待見,經常勸說張揚應該除掉呂布,將他的首級獻給李傕等人。
呂布心中難安,離開張揚,又投奔了袁紹。
袁紹雖然內心瞧不起呂布,但還是熱情的接納了他,一來,冀州內憂外患,正是用人之際,二來,袁紹素來注重虛名,哪怕再不願意,面上也過得去,絕不會讓人挑出絲毫的話柄。
袁紹很會用人,馬上給了呂布一個任務,讓他帶兵去對付黑山軍,跟袁術相比,袁紹明顯高了一籌。
別看呂布人品不怎麼樣,至少帶兵打仗,是把好手,好剛應該用在刀刃上,所以,袁紹雖然接納了呂布,卻不會讓他閒着。
冀州戰事甚是膠着,即便袁紹親自出征,也沒有討到便宜,謀士田豐提議應當跟公孫瓚展開會戰,力圖扭轉不利的局面。
現在形勢明顯對袁紹不利,再接着打下去,公孫瓚很可能會繼續擴大優勢,進而把冀州徹底吞併。
會戰就是雙方把其他戰線上的戰鬥全部停止,找一個中間地帶,各自把人馬拉出來,展開決戰。
一戰定輸贏!
田豐的這個提議,袁紹欣然接受,他沒想到,公孫瓚也會答應的這麼痛快。
公孫瓚已經被暫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在公孫瓚看來,會戰一定能夠打贏。
可是戰事剛一打響,公孫瓚就遭遇了重創,鞠義統帥先登死士,重創白馬義從,袁紹率軍乘勢掩殺,公孫瓚被殺的大敗,儘管之後公孫瓚又搬回了一局,最為倚重的白馬義從,卻全軍覆滅。
界橋之戰,雖然誰也沒有大勝,卻對袁紹更加有利,袁紹被動的局勢得到了扭轉,讓公孫瓚南下的勢頭被遏制住了,戰事轉入了相持階段。
從被動,轉入相持,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袁紹春風得意,不僅犒賞了三軍將士,對立下首功的鞠義,也更加器重。
夜深人靜之後,袁紹獨自站在窗前,他的手裏,輕輕的撫摸着,一個閃爍着燦燦金光的玉璽。
不錯,他的手中,也有一個玉璽。
這還是當初為了唆使劉虞稱帝,袁紹暗中找人刻的。
《三國》中,曹操所做的《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成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其中有一句,就提到了袁紹刻璽這件事: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這首詩,是曹操後期所作,因為袁術現在還沒有稱帝,曹操對袁紹還處於依從的地位,就算知道袁紹私自刻了玉璽,曹操只怕也不敢說出來。
別忘了,曹操的東郡太守,還是袁紹給封的。
摸着沉甸甸的玉璽,袁紹思緒萬分,那深埋在心底的野心,再一次變的蠢蠢欲動。
跟袁術不同,袁紹的野心,從來不會表現在臉上。
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朝着那個看似遙不可及的皇帝夢——一步步走近。
世人都知道,董卓進京,是何進引來的,亂天下者,何進也!
可只有袁紹自己最清楚,何進的死,是他一手策劃的,董卓進京,也是袁紹給何進獻的主意。
當時,何進是大將軍,權傾朝野,擁兵自重,連靈帝都對他非常忌憚,為了制衡何進,靈帝在西園,成立了八校尉,曹操、袁紹、淳于瓊等人紛紛登上了歷史舞台。
靈帝自封為「無上將軍』。
言外之意,無上將軍比何進的大將軍更有威懾力,這個天下,是劉家的,不是你何進的。
只可惜,靈帝才34歲,正當壯年,就死了。
靈帝本來想立劉協為帝,只可惜「議未定,而帝崩!」
死之前,靈帝曾和蹇碩商議,想立劉協為太子,蹇碩回答的很乾脆「要立劉協,就必須先除掉何進!」
可惜,走漏了消息,靈帝被何進派人提前毒死,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