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有時候歷史的走勢,真的是讓人看不懂
本來以為是很難根除的理學糟粕,其實仔細一想,根本就是紙老虎。失去了當權者的擁戴,就變得一文不值。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只不過是漢武帝的一句話而已
這些年風雲巨變,韃子的入侵和屠殺,還有商業繁榮帶來的富裕生活,也正在改變着人們的思想。
李中梓背着手,念道:
「一劍橫磨近十霜,端然搔首看天狼。勛名幾誤乘槎客,意氣輕執戟郎。
圯上書傳失絳灌,隆中策定起高光。山河縱破人猶在,試把興亡細較量。」
「好詩啊,好詩!」
再看署名,是當朝文淵閣大學士張煌言的親筆,不禁更加崇敬。
小徒弟仰着頭問道:「師父,他的詩比你寫的還好麼?」
李中梓沉溺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徒弟,笑道:「盈兒不要亂說話,蒼水公乃是當世豪傑,輔佐王爺驅除韃虜,恢復漢統,這首詩氣勢磅礴,立意高遠,豈是師父能達到的。」
李幼盈皺了皺鼻子,十分可愛地小聲嘀咕道:「我就覺得師父寫的好,師父最好了,對不對師哥?」
旁邊的少年不屑地撇過頭去,興沖沖地欣賞起書畫來,這裏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無數個坊間傳聞的大英雄,都在這裏留有筆墨,這一刻他只覺得自己和敬佩的人距離如此之近,滿足了這個少年的夢想。
亂世造就英雄,驅除韃虜的功績彪炳史冊的同時,也讓北伐軍的功勳們成為國人敬仰的對象。
尤其是掃盲班建成之後,識文認字的時候,往往會講述一些北伐的故事,讓底層的百姓也了解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文化永遠是鍛造一個民族的最好的工具,試想一下社會都在歌頌辮子戲,都在艷羨愛慕崇拜「四爺」、「八爺」的時候,都在為「康熙大帝」、「十老人」的功績吹捧的時候,還有幾個記得寫下「我年適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的張煌言;
記得「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河山」的閻應元;
記得「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遊天地間,可以無愧矣!」的夏完淳;
:
第四百四十章 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