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即將荒廢的良田及時安排屯民耕種。
襄王傳承了十幾代,封地何其多也,生意做得何其大也,家中的現銀何止百萬兩之多?
高迎祥、李自成沒有殺襄王朱翊銘、貴陽王朱常法、福清王朱常澄、進賢王朱常淦等等,但是沒有放過他們,拷餉那是必須的。
榨乾了襄王一脈,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馬守應、羅汝才等等賊骨頭率領麾下過了四十天錢糧充足的好日子,又裹挾了不少青壯年。
流寇中有武器能夠戰鬥的人合計超過二十萬,其中核心人馬超過五萬。
他們不肯消耗剛剛積攢起來的實力跟天雄軍和「紅旗軍」拼命,選擇避戰。
內地的官軍真的很窮,早就不是大明標配騎兵三成步兵七成。
大部分明軍中只有主將為數不多的家丁隊有馬,其餘都是步兵,而且絕大多數是沒有盔甲只有冷兵器大刀、長矛的步兵,連弓弩都很少。
為什麼崇禎七年後就不是明軍追着流寇打,而是流寇不斷包圍明軍斬殺大明將領?
究其原因乃是大明越打越窮,明軍的素質和裝備越來越差。
而流寇越打越有錢,老營人馬的裝備越來越齊整,大小頭目經過不間斷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軍事素質提高得很快。
高迎祥審時度勢決定不跟強軍硬撼,佈置分四路三個方向脫離。
他們根本不是逃竄,走得比較從容,如果發現追擊的明軍膽敢孤軍冒進,他們就會如同算計勇將曹文詔那般集中兵力圍而殲之。
流寇的老營馬隊總數超過一萬五千,擁有奔襲能力。
有這樣的實力應對追兵又會輕鬆許多,明軍步兵素質不高,行軍速度比不過流寇步兵,騎兵數量太少,貿然追擊極有可能步曹文詔後塵。
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馬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