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德意志文化影響,從小進行軍事訓練,不能一概而論。
政府高層都是知道這次戰爭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打死奧斯曼帝國,而是在演一場大戲,為歐洲戰略進行佈局。
相比坑死歐洲大陸上的競爭對手,已經沒落的奧斯曼帝國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控制住節奏穩紮穩打才是最好的選擇。
維也納宮,軍事會議上。
陸軍大臣阿爾布雷希特:「陛下,綜合考慮我們的戰略需求,陸軍部建議從中東地區發起進攻。
這次戰爭可以分兩路進行,一路從阿拉伯半島發起進攻,一路從巴勒斯坦地區發起進攻。
共出動四個步兵師、四個炮兵團,再從非洲徵招一支八萬人土著部隊,直接穩紮穩打一路向前推進。
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半島的統治只是名義上,敵人不可能部署重兵,只需要一個步兵師、一個炮兵團,再加上兩萬土著炮灰就夠了。
其餘的部隊都集中到巴勒斯坦地區,耶路撒冷地區的宗教地位非常重要,奧斯曼帝國不會輕易放手,是這次戰爭的主要戰場。」
計劃看起來很不錯,僅僅只需要出動六萬多正規軍,需要的戰爭成本不高,不需要財政傷筋動骨。
八萬炮灰部隊,已經被弗朗茨果斷的忽略了。這種級別的部隊,根本就不費錢。
軍餉全靠搶,福利待遇就是管飽、加上一人兩套軍裝,裝備可以是退役步槍,也可以是大刀長矛。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質疑道:「阿爾布雷希特將軍,這樣的軍事部署,你認為俄國人能夠答應麼?」
答案非常的明顯,沙皇政府也不傻。奧地利的軍事部署,完全就是在搶地盤兒,根本就不和奧斯曼帝國主力決戰,大部分壓力都落到了他們頭上。
阿爾布雷希特不慌不忙的解釋道:「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我們擁有海權優勢,可以在任何一個地點進行登陸。
戰爭初起根本就沒有必要硬碰硬,由我們海軍負責護航,掩護俄軍在各個港口試探性登陸,徹底打亂奧斯曼帝國的軍事部署。
小亞細亞半島的交通非常糟糕,敵人一旦把軍隊部署了下去,想要進行調動,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
我們完全可以避實就虛,尋找敵人兵力部署薄弱的地方,完成登陸計劃。
登陸過後,也不一定要一路推進,等敵人兵力被調動了過來。我們同樣可以依託海上優勢,再次變幻新的進攻地點。
每進攻一地,我們都採用焦土戰略,把能夠破壞的設施都破壞掉,驅逐當地民眾進入內陸,給蘇丹政府添麻煩。
最多一年時間,奧斯曼帝國沿海地區就會被我們打爛。這些地區恰好是奧斯曼帝國最後的精華,初步估計他們會損失一半的工業、超過六成的經濟,還會增加幾百萬戰爭難民。
到時候蘇丹政府要麼妥協,要麼崩潰,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要完成這一計劃,十五萬俄軍已經綽綽有餘。
無論是我們,還是俄國人都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我想沙皇政府沒有道理會拒絕。」
弗朗茨心中一驚,不得不說這項戰略夠狠。根本就不需要進行大決戰,奧斯曼帝國就要被拖垮。
沒錯,就是被拖垮。幾百萬戰爭難民,又豈是那麼好安置的?奧斯曼帝國可不是什麼糧食生產大國,也就勉強自給自足,蘇丹政府哪裏有這麼多糧食?
要知道他們的產糧地,大都在沿海平原地區,打爛了沿海地區,同樣也摧毀了奧斯曼帝國的農業生產。
當然,理論上奧斯曼帝國是不可能被完全封鎖的,他們還可以從波斯地區進口糧食。
看了一眼中東地圖,弗朗茨就知道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沒有鐵路,靠牛車、馬車運輸,估計一車糧食從波斯運到安卡拉,半路上就吃得差不多了。
即便是英法兩個金主,也負擔不起這個恐怖消耗量。奧斯曼帝國能夠堅持一年時間,那都要靠****保佑。
弗朗茨皺了皺眉頭:「這麼一來的話,奧斯曼帝國就元氣大傷了,後面的戲又怎麼演呢?」
這是問題的關鍵,奧斯曼帝國被折騰廢了,那麼怎麼讓英法相信奧地利後方不穩,短時間內沒有能力爭霸歐陸?
阿爾布雷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