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康八年,年末
雒陽的天子方才得知了發生在揚州的那些事情,據說,海外府長史許貢與水賊勾結,曾販賣軍械與水賊,罪大惡極,已被誅殺,另外,其門客之眾,也通通被抓,據說,這事在揚州引發了很大的轟動,眾人都有些不敢相信,不過,連揚州牧都認可了此事,眾人也只能接受。
自從三台制度出現之後,劉熙難得的迎來了自己較為閒暇的時日,整日也沒有什麼要做的事情,各地的上奏,有郭嘉領着侍中台的官吏們在一旁處置,郭嘉與天子不同,天子即使不認可某些大臣的上奏,也絕對不會罵他們,也不會輕易的發怒。
可是這位,幾乎是將每一篇的上奏都批的一文不值,重要的是,被批的人,甚至還無法反駁郭嘉的言語。
從王公那裏一脈相承的能力,如今終於是被全部發揮了出來,群臣上奏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又被這廝罵的狗血淋頭,當然,這是避免不了的,無論你寫的如何,都一定會被謾罵,這一點,他們都已經無奈的妥協了,關鍵就是如何去罵,他們不想因為郭嘉的謾罵而名流青史,成為千古笑談。
這麼一來,廟堂的奏表質量頓時就高了很多。
各項政策,也在郭嘉這裏得到了相應的完善。
而具體的政務,還是由荀彧來負責,荀彧也沒有讓天子失望,將廟堂諸事治理的井井有條,最先就是官吏的安排之事,他親自調來了地方官吏的名單,下至亭里,認真的觀看他們的資料,在孫權的協助下,進行適當的罷免,許多被掩藏住的能人,硬是被這廝給挖掘了出來。
荀彧還是覺得,吏治才是廟堂的核心。
廟堂群臣,通通都是他所安排的能人,而在地方上,同樣如此,除卻那些州牧,從太守,縣令都是他一手負責。
像蔣琬,費禕,向朗,向寵,馬良,郭淮,郝昭,凌統,賈華,宋濂,黃權,張范,徐奕,張承,王修,涼茂,何夔,董昭,劉放,劉馥,司馬朗,梁習,張既,溫恢,賈逵,任俊,蘇則,杜畿,鄭渾,倉慈,衛覬,劉邵,審配,王肅,杜恕,呂虔,劉廙,劉劭,傅嘏,徐宣,衛臻,和洽,常林,楊俊,杜襲,趙儼,裴潛,韓暨,辛毗,楊帛,徐邈,胡質,王凌,毌丘儉,簡雍,董和,董允.....
經過對地方官吏的政績考核,最後,荀彧共計是提拔了四百多人,分別擔任各地的太守,乃至縣令,這些人員的調配,都是荀彧與孫權兩個人所負責的,當然,最後還是交到了天子那裏,讓天子過目,天子只是看了一眼名單,頓時便笑着同意了,甚至都沒有多看荀彧精心整理的相關資料。
這種信任,讓荀彧也有些感動。
天子能將最為重要的吏治之事交給他,這是多大的信任啊。
在延康八年的年末,荀彧已經是對整個大漢來了一次洗牌,官吏的調派也是完成了,州牧無法插手,也只能期待荀彧能給與他們一些不錯的地方官來,讓他們也能夠放心,尤其是司馬懿,還親自上書荀彧,希望荀彧不要將自己如今的地方官調走。
荀彧沒有聽他的。
司馬懿哀嘆了許久,直到他發現,新調來的這些官吏,比自己之前的那一批還要傑出,司馬懿這才連忙寫信,感謝荀彧,奈何,荀彧還是沒有回信。
這一次的吏治,除卻孫權,荀彧沒有讓任何人插手,群臣也只能看着一批一批的官吏更換,卻無法開口,新制的好處之一就是這個,讓那些沒有權力插手的閉嘴,不會再像從前那樣,是個人就要表達一番自己的想法,吹捧某個自家的年輕人,或者打壓一番某個傑出的後生。
當然,對於荀彧的這些安排,廟堂群臣的感受並不深刻,也不覺得這樣大規模的官吏變動能帶來什麼大的變化,反而,有不少的大臣上奏廟堂,希望能讓荀彧停止這樣的行為,按着他們所說的,荀彧這樣的行為,不僅是沒有半點的好處,反而是會擾亂當地的局勢,危害新制。
厚德殿裏,郭嘉眯着雙眼,看着這些指責荀彧的奏表,將這些都放在了一旁。
隨後,拿起了筆,開始逐一的答覆。
「臣以為荀公之行為,乃是在地方上安插親信,絕不可取!」
「荀令君之任免,乃是經過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