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隊終於啟行,望長安而去,但並非是馬不停蹄直奔長安。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吳本立是一個極其精明的商人,他制定的行商路線絕對是奔着「利潤最大化」去的。從歇腳的驛站到長安最多不過百餘里路程,但是商隊走了七八天,離長安城還有六七十里。
期間商隊輾轉迂迴落腳多次,或在華陽、藍田這樣的京畿縣城之中,或在偏遠荒辟的鄉野村落。每到一處都會有一場「錢滾錢」的商業運作,商隊的馬車上漸漸堆滿了銅錢和絲絹。
最開始李蒼玉很想早日見識一下長安城,但後來他不着急了。像這樣跟着吳本立一路行商穿州過縣又下鄉,還真是增長了不少見識。對於大唐的社會風貌和風土人情,他有了一個非常直觀的認識,這絕對是任何書籍當中都學不到的。
以目前李蒼玉對大唐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一個「富」,一個「禮」。
富,是指百姓的生活之富足。對此最有具有權威說服力的,就是米價。
李蒼玉見過京畿華原縣米店裏的明碼標價,「斗米十二錢」。
如果說杜甫的詩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聽起來有些抽象,那麼「斗米十二錢」就非常直觀了。
一斗米,十二斤左右。
那也就是說,在京畿華原這種物價相對較貴的地方,差不多一枚銅錢就能買到一斤米。縱觀歷朝歷代,這樣的物價都是很便宜的。如果按照21世紀的物價來進行一個粗略的折算,大唐現在的一枚銅板應該不低於三元人民幣的購買力(不妨超市看看去,三塊錢一斤的米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按此計算,大唐最低品銜的九品官月薪兩千一百錢,那就相當於六千多人民幣。當然這只是「基本工資」,官員一定還有別的福利和收入。
李蒼玉現在月薪一千二,陳六一千一,高栝八百。如果平均折算為一千的話,他們這些大唐社會最底層、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打工仔,平均也有三千人民幣的工資,還能包吃包住。
至於「禮」,李蒼玉的感覺更為明顯。
至從走出大山以來,李蒼玉無論走到哪裏,無論是在縣城還是鄉野,他遇到的人都是彬彬而有禮。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絕對稱得上是「和諧而文明」。
城市之中,秩序井然一派繁榮,無論士庶無論漢胡,無不追求文雅、推崇才學。吟詩作賦的人無處不在,就是在路邊玩耍竹馬的小兒,也會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比拼誰能背誦的詩歌最多,誰寫的字最好看。
哪怕是行走在鄉村辟野,隨便遇到一個田間勞作的老農與之交談,人家也是磊落大方熱情好客。不經意的就能從某間農家小院內,傳出幼童們朗朗的讀書之聲。那是大唐興辦的「鄉學」學堂,在為中華民族掃除文盲,培養下一代的人才。
若是聽到哪個淘米洗菜的婦人隨口唱出「至此長裙當壚笑,為君洗手做羹湯」,那也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若是駐步欣賞叫上一聲好,那婦人也絕對不會因為「禮教大防」而花容失色倉皇逃躥,反倒會落落大方的回你一禮,「多謝郎君誇讚。」
李蒼玉認為,這些尋常百姓,應該最有資格作為「唐人」的代表來發言。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胸懷之包容與寬廣,性格之大氣與磊落,大概就是大唐時代的民族風貌與民族精神的冰山一角。
這讓李蒼玉,感觸極深!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胸懷和這樣的性格,這樣的民族風貌與民族精神,在後來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當中,再也很難見到。
商隊跨過了渭水,終於就快要到長安了。
在長達半個多月的行商旅途當中,大東家吳本立對李蒼玉是越來越喜歡,越來越來越器重。不光是因為李蒼玉能夠寫得一筆好字,更因為他的聰明能幹。
畢竟心裏住着一個混跡職場多年的白領精英,李蒼玉只是稍稍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職業素質和各項才能,就已經讓吳本立這個相當「識貨」的精明商人,刮目相看驚喜連連。
在離長安還有十餘里的邸店最後一次歇腳時,吳本立叫李蒼玉和高栝脫下了原來的獵人獸裘,各自換上了一身縕袍和圓領麻布衫。這樣一來,兄弟倆人就變得和陳六他們差不多模樣了。這種模樣的僱工,東市應該
第9章 謁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