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避難地的時候,第一選擇是澳大利亞,而不是加拿大,原因也是如此,從距離上面,英國距離加拿大更近,可是如果英國前往加拿大的話,就幾乎必然跟美國產生衝突,他寧願選擇孤懸海外,毫無鄰國的澳大利亞,都不會選擇加拿大。
可惜澳大利亞不可選,因為中國先發制人,已經開始了澳大利亞的攻略,這種情況之下,為了不立危牆之下,英國不可能選擇澳大利亞,只能夠選擇加拿大,當然了,這是最終的選擇,英國為了自保,甚至想過如何給美國讓出代價。
可是這種對立性的存在,讓英國也不可能隨便的決定,如果不是萬不得已的前提下,英國不會退到加拿大,這也是英美之間和平的根基。
日本如果入主阿拉斯加,哪怕隔着加拿大,都會跟美國直接衝突,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的,美國一直都把美洲看成美國的自家花園,哪怕是英法都不給任何的臉面,更別說一個日本。
最關鍵的是,日本沒有立場跟美國合作,在加入到中國之後,日本的不留餘地,讓他們跟美國的和緩基本上為零,這一點上面,日本雖然收穫豐富,卻沒辦法跟美國單獨講和,畢竟,從美國人身上,日本最少收穫了數十億美元,中國目前支援了日本一些東西,可是總價值不過是是五六億左右,其中還從阿拉斯加的大量貴金屬作為抵押,算下來就是一億幾千萬而已,這點錢,中國虧的起,日本投身美國,首先要償還美國的損失,加上阿拉斯加還有之前美國的損失,這一筆,是不可能讓日本拿出來。
正因為如此,中國加快了速度,原定在入冬之前,也就是1916年10月之前,完成最少20個城市的計劃,立刻變成了在9月之前,足足提前了一個月以上,而且城市的規模,所容納的人口,也分別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這當然是需要巨大的投入。
換成之前,中國還可能投入不了這麼多,可是日本在阿拉斯加的收穫,一點點的換成有價值的東西,用這些作為抵押,或者直接銷售給中國,給了中國極大的信心,左右不過是做生意,只要是利潤足夠,還有什麼不可投入的,在不動搖澳大利亞和太平洋的運力的前提下,其他的,都已經支援給了北方航線,也就是前往阿拉斯加的這一條防線。
日本也在行動,他們不但是清查阿拉斯加的各種礦產資源,也調查了原來阿拉斯加的城市,因為戰鬥規模都不大,大部分的阿拉斯加的城市都免於戰火,這其中,日本人克制也是一個很大的因素,慣常的燒殺搶掠,日本人少了很多,他們也知道,如果能夠合理的利用阿拉斯加現有的房間和建築,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好事,真的燒掉的話,這些同樣要重建起來。
阿拉斯加的城市都不算太大,可是美國人一向是比較的寬敞的,2個人的家庭,最少有十幾個房間,阿拉斯加到處都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木材的價格幾乎降低到而來最低,大部分都是木質結構的,價格相當的低,數十年,甚至百年的原木比比皆是,房間也比較粗狂寬大。
對於美國人而言,可能要十幾個房間,才能夠滿足需要的,對於日本人來說,一個房間可以多住幾個人,這些基本上可以滿足的初期300萬左右的臨時安置。
只是依靠這些,不足以把全部的日本移民給安置下來,日本佔據阿拉斯加,不是作為殖民地,或者是資源產地看待的,這是未來日本最重要的地方,是日本崛起的根基和大本營,一定程度上面,這裏在一定程度上,比起二戰時期的東北更加的重要,這裏的氣候條件,資源條件,甚至是人口密度,都適合作為日本的新佔領土,只要給幾年的時間開發,這裏會成為日本騰飛的翅膀,所以,第一批的移民數字只有幾百萬,可是陸陸續續,在1916年之前,會超過1000萬,甚至是1500萬,只有這樣,日本才會放心。
這一點,日本是沒有能力解決的,可日本有中國的幫助,在阿拉斯加的戰鬥結束之後,中國跟日本就阿拉斯加的問題,就進行了數輪的磋商,關鍵點就在於的阿拉斯加的建設問題,這一點,日本付出一定勞力,加上一部分的資金支持,剩下的,就交給中國了,只有中國能夠完成這麼一個看起來如同天方夜譚一樣的任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