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相對應的,德國國內卻事務繁忙,越來越激烈的戰爭,越來越規模龐大的軍隊數量,對於人手的要求幾乎是永無止境的,德國從1914年開始,逐步削減了在中國的人手,最終只有大使館兼任,他們只有十幾個人,甚至負責的只有三四個人,他們能夠做的只是核對一下戰俘的數字,然後跟中方對接每年的資金,甚至連這些俘虜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中國太大了,好在,對於他們而言,要想弄清楚每一處地方都非常的困難,更別說管理了,反正錢不少就好了,管那麼多幹什麼。
他們不知道,這一切都是中國策劃的,中國把這些俘虜複雜化,要想完全掌控,德國必須要拿出100萬人才有可能,這種情況之下,哪怕為了每年的這麼多的收益,德國方面也不可能派出這麼多人監控這個飛,反正雙方是合作的關係,現在更是進入到了同盟的,在德國人想來,歐洲人不可能服從中國人的,他們壓根就沒有想到,中國會動另外的想法,把這部分人加入到了中國的陣營,還不是全部,可是一旦戰爭結束,基本上就是全部了。
此時此刻的德國還在想着,未來戰爭勝利了,從歐洲佔據了龐大的領土之後,德國本國的國民超過一億了,然後慢慢的從中國收回這些人,哪怕幾年的時間融合一點,堅持下去,德國就可以平穩的融合掉這些人,只要人口超過2億,跟中國對比起來還有差距,可是人口基數這一點,就不在是短板,而是德國相對比較強大的一個方面。
可惜事與願違,他們的目標幾乎無法達成,反而讓中國增加了近億的人,這幾乎是美國人口8成以上,俄羅斯人口的一半以上,這樣的人口規模,對於中國的總量來說都不是一個小的數字,更加可以優化人口的結構,之前中國的變化太快了,哪怕是盡力的彌補,也不可能彌補到方方面面,這一批人的加入,會彌補中國最薄弱的地方,這麼龐大的人口注入,而變得穩定起來,為將來中國的騰飛奠定良好的機會的。
為了國家強大,同盟之間的關係,也就可以放在一邊,再說了,在條款之中,也沒有限制有人自願加入中國了,都已經加入中國了,那就是中國人了,雖然目前中國為了避免大的變故,還在支付着對德國勞務輸出資金,可這樣做是為了讓戰爭持續下去,也是為了一定程度上面,寫若德國。
中德之間,是合作之中的對抗關係,即便打贏了協約國,德國跟中國都是傳統的大陸國家,必然也要分出一個勝負,雖然雙方相隔比較遙遠,可是地球都變成地球村了,兩個村民之間的距離,會遠麼。在戰爭之中,要考慮到戰後的事情,這是必須要做到,至於規矩和約束,國與國之間的規矩和約束,要看利益是不是足夠大。
一定程度上面,削弱德國,增強中國,這是中國一直都在做,而德國也同樣在做,只不過,雙方都不是那麼的明顯而已,現在還沒有到分出來戰爭勝負的時候,沒有必要這麼的着急慌忙的去直接的衝突,對盟友下手,即便成功了,白白便宜敵人也不好,故而這種爭鬥是有序,雙方也是心知肚明,即便察覺到了,也只是點到為止,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爭鬥之中進步的,如果你沒有絲毫防備,被別人坑了也沒出說理去。
中國憑着這個原則,一方面讓歐洲大戰打的比歷史上更加的慘烈,持續時間也可能更長,另外一個方面,也開始削弱另外一個大國美國,相對於德國,美國漏洞更少,好在美國比歷史上更早的介入到了慘烈的歐洲大戰,並且被中國坑了一把,損失了幾十萬大軍,這種在船上被幹掉的,是最悲慘的,完全沒有兌換率,再加上歐洲犧牲的上百萬,美國實際上已經被削弱了。
現在,指望德國有些指望不上了,歐洲大戰日益平緩,不太可能有損失百萬以上的大戰,這種層次的削弱,對於美國來說不傷筋動骨,那麼中國就要自己上了,跟美國即將展開的太平洋戰爭,而在美國人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之前,先給他們添點麻煩,中國不可能通過夏威夷,直接對中國登陸作戰,那麼動手的方向就只有一個,阿拉斯加方面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