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後方櫻花機場,可是現在,航母作戰群抵達,如果把航母作戰群作為一個中轉來說,只要一次性補充足夠航母的倉庫,就可以靈活多變的對日本進行支援,航母雖然在太平洋海域,可是距離鹽湖城的距離,最多也就是2000公里,4個小時跟10個小時的,這中間代表的意義截然不同,說不定一場大戰之後,美軍以為日本彈藥耗盡,從容佈置的時候,反而被這邊抓住機會,空投補給的前提,打一個時間差,2000公里的距離,是中型飛機絕對籠罩的範圍,在價快速的前提下,可能只用3個小時,就能夠抵達的日軍裝甲車隊的上空,可能加點時間,6個小時,足以組織一場攻擊,這一次攻擊只要使用到位,說不定,就能夠重創美軍。
反正整個空投都是由中國方面支持,甚至如果中國不說的話,日本也不知道,連航母作戰群也參加了戰鬥,哪怕日本作為自己人,中國在他的面前,暴露了許多的東西,可是藏起來的東西更多,有時候,中國藏起來的東西,連楊元釗都感覺到可怕,潛艇,航母,戰略飛機,甚至現在一切都進展順利的核計劃,這些都是決定戰場命運的殺手鐧。
核武器的製造,其實在愛因斯坦做出了相對論的公式之後,就已經擁有了理論基礎,後面一些物理學家的支持,又大大的推進了一步,後世二戰時期,制約着美德兩國的,更多是理念上面認識,最開始,很多的專家都走了彎路,他們對於核武器的認知上面有了問題,是從量上面提升,而不是質的上面,追求的是放射性物質的絕對數量,那樣最多就是向核電的方面努力,武器級別的核武器,需要的是濃度在90%以上的武器級別放射性物質,這樣才能夠推進接下來武器的進展。
楊元釗是從後世走來,知識大爆炸結果,讓他對於每一個都了解一點,直接就確定了核武器的發展方向,最開始就是原料的提成,必須要有90%,甚至以上的濃度,才擁有製造的核武器的可能性,這一點,就比二戰時期美德兩國都強大的多,至於制約核武器的另外兩種基本的條件,強悍的計算能力和數量龐大的電力,這一點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都不成問題,中國藉助着一體機的幫助,甚至擁有21世紀的計算能力,哪怕這個無法自產,無法作為數控機床的控制晶片,可是簡單的計算還是可行的,這本身就是計算晶片的基礎能力,至於電力,中國的電力總裝機容量,已經追上了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遠比1944年的美國強大數十倍,連二戰時期的的美國,挪出一半的電能,就足以支持核武器的發展,更別說這個時代的中國。
只不過,基礎理論的確實,加上材料和機器上面的不足,雖然進展巨大,可是距離製造出來,還有一段比較長的距離,畢竟比起這個時代第一個核武器的誕生,最少還有快30年的時間,雖然說,中國在楊元釗的提升和一體機的幫助之下,部分的科技達到並且超過了1950年的科技水準,可惜那是部分,核武器是對於科技整體的考驗,比如說,中國的強項在於的,知道武器級核武器的濃度,擁有足夠的電力,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這些都是核武器最大的要點,但並不是這些部分都做到了,就能夠做出來核武器,很多看起來不重要的方面,是通過幾十年的科技發展,才逐步的解決的,中國要想達到,需要時間,有時候不是難點的難點,卻制約了中國武器發展的道路。
好在,楊元釗也知道,核武器不過是未雨綢繆,10年之內完成,就可以了,甚至在掌握之後,也不是隨隨便便的種蘑菇,核武器的制約性太大了,完全不如雲爆彈,兩者的威力大同小異,可是對於環境的影響,卻是雲泥之別,為什麼要着力在核武器上面,原因很簡單,通過這個國家項目,推動中國的科技發展的,類似火箭,導彈和核武器這樣的國家級的工程的,會對中國所沒有意識到的科技的短板進行支撐,楊元釗是從後世走來,知識大爆炸時代,會讓他對於任何方面都了解一點,卻不可能對於科技的每一個步驟都了解,甚至一些研究之中才能夠接觸到的問題的,跳出了這個行業的人都不能了解的,更別說只是車隊工程師的楊元釗了,只有推動的大規模的科研,才能夠發現問題,中國在很多的方面,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而且資本非常龐大的,哪怕是核武器,導彈,火箭這種,對資金和資源要求極大的行當,中國也可以輕鬆的拿出來,在幾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