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都很難抉擇,更何況老人,又是實力超群的情況之下。君不見,哪怕是西北軍的締造者之一馮玉祥,當年也不過是一個營正,可是馮玉祥真的跟吳佩孚比起來,不提政治和其他能力,單純的軍事上面,馮絕對不是吳的對手。
蔡鍔也是那樣,他更加年輕,馮玉祥再怎麼,也在武衛軍之中呆了很長時間,算是袁世凱的半個嫡系,在北洋逐步發展之後,他們這些非小站練兵的嫡系,也都得到了提升,可是蔡鍔,在10年前才回國,哪怕當時的牌子夠硬,陸士畢業,卻也依然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小軍官,只能夠管理十幾個人。
如此的落差,這讓自傲蔡鍔有些接受不了,他從1899年東渡日本,並且成為陸士三傑之一,不是為了進入到北洋,做一個不入流的小官的,或者說,暫時當小官可以,你總該有一個上升通道,沒有一個合理的上升通道的前提之下,他呆着也是呆着,純粹是浪費時間。
因為沒有前途,蔡鍔沒有進入北洋,而是進入到了南方新軍之中,輾轉多地任職,也在任職之中迸發出了光彩,歷史上最終來到了雲南,一舉奠定了雲南新軍的基礎,成為了民國有影響力的人物。
這個時代,楊元釗的出現,大力邀請之下,蔡鍔從湖南沒有前往雲南,而是來到了西北,藉助着西北這個比當年的雲南,高了無數倍的平台,在更正規,更加體系化的軍事力量之中,蔡鍔的能力得到了完美的發揮,他的軍事素養,在強橫的士兵和武器的支持下,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從1911年的對抗北洋,到解放蒙古,抗擊俄羅斯,甚至現在的山東之戰,每一次蔡鍔都處於戰鬥的最前線,最前沿,他也無愧於實力的,每一次都取得了圓滿的勝利。
既然北洋併入到了西北,想來西北的人員已經接受了北洋,甚至武裝了部分的北洋軍隊,這種情況之下,日本人在不知情的前提之下,肯定會被北洋騙到,本來實力就暴漲,未必一定比日本差,再加上不重視,會是什麼結果,他自然想得出。
看了計劃上麵條件,蔡鍔又完善了一下細節,很快的,第一軍30萬人,開始分兵了,一半左右從西側側分兵,剩下的,則繼續的跟着日本人,動手的時機就在於北洋什麼時候能夠拿下天津,到時候,西側,南方和天津,三面圍困,另外一邊,則是渤海灣,總是要讓日本無處可逃。
青島一戰和山東一戰,日本人被打的很慘,兩戰差不多損失了百萬大軍,特別是第一次,常備師團的損失,是日本接受不了。因此日本人非常重視西北的一舉一動,因為西北給了他們強大的殺傷 ,他們把西北當成同樣級別,甚至是更高的敵人。
可是對於北洋,日本人是不太看在眼裏的,只有75炮的北洋,連之前的日本人都不是對手,更何況是現在,大量接受了美軍裝備的日本,當北洋傳話過來,準備跟日本共同夾擊西北,日本人信了。
之前日本最佳的設想就是,聯絡北洋和革命黨,再聯絡俄羅斯,四方聯手,瓜分西北,真的達到西北的財富和技術之後,北洋和革命黨豈不是盤中餐。
可惜怎麼聯絡,北洋都沒有響應,這一點在日本人看來,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甚至一點都沒有想到,北洋加入了西北一方,在他看來,袁世凱的控制欲極強,這樣的人物,是不可能屈居人下的,北洋的避戰,在日本人看來,或許是北洋距離西北太近的結果。
從地緣上面,西北控制區最遠處張家口,跟北洋的北京,只有幾百公里的距離,按照西北軍的行軍速度,如果全力以赴的話,或許一周之內,就可以打到的北京,日本在北京的公使,苦口婆心,什麼唇亡齒寒,威逼利誘的,應該的,不應該的都跟北洋講了一遍,可是北洋愣是油鹽不進。
沒辦法,日本人只好聯絡最熱切的革命黨,雖然革命黨的組織結構,稍稍的有些差,可是人多啊,再怎麼的300萬的大軍,怎麼堆出來也挺嚇人的。
現在,日本在山東落敗了,北洋卻貼上來了,日本人沒想到,北洋是在裝樣子,只是認為,革命黨的下場和日本人的失敗,讓北洋看到了危機,再不反擊,恐怕地盤都不是他們的,所以才貼上來,北洋再怎麼說,是得到了諸國公認的陸軍,比起革命黨要強一個層次,有他的加入,大大的緩解了日本的壓力。(
第一千零六十章 爾虞我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