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法禮不外乎人情,刑部和大理寺處在那個位置上,總會被一些朝中的官員用到,他們上門請託,刑部和大理寺總會賣一些人情。
一來二去就多出了一些沒辦法見人的案子。
包拯如今要將這些案子翻出來,重新審理。
他們自然不願意。」
寇季如實將包拯清查舊案背後所牽連到的利害關係告訴了趙禎。
趙禎聽完以後,有些不悅的道:「朕在處理皇親國戚的事情上都不敢講人情,他們倒是給朕講起了人情了。刑部、大理寺,那是處理大案、要案、人命案的地方,出一個紕漏,那就是一條人命,豈能被人情所左右。
讓包拯查,狠狠的查,朕倒是很想看看這背後有多少蠅營狗苟。」
趙禎如今比較剛正,眼中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
所以在聽到了包拯清查舊案背後的隱情以後,果斷要讓包拯徹查下去。
寇季對此並沒有異議。
他覺得當皇帝的就該是如此,眼中非黑即白,不能經常停留在灰色地帶,更不能容忍灰色地帶存在。
皇帝眼中若是能容下灰色地帶,那下面的官員就敢將所有的灰色變成黑色,甚至還會將所有的白色變成灰色。
人的欲望和野心是沒辦法填滿的。
只要最上面的人給開口子,最下面的人就能將口子變成一片天。
所以上面的人必須將所有的口子堵死,下面的人才沒口子可鑽,更沒辦法將口子變成一片天。
就比如登聞鼓的事情。
朝廷在准許了寇季奏請給各地衙門設立登聞鼓以後,也批准了打殺威棒的事情。
朝廷批准地方衙門打殺威棒,目的是為了杜絕地方上誣告成風的事情發生。
但地方上在執行這一條政令的時候,殺威棒很有可能就會變成殺人棒。
只要地方官是一個貪財的人,只要被告者餵飽了地方官,那麼原告在入衙門時,就會被殺威棒給打死。
地方上官員的殘忍和膽大,總是會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也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才會有那麼多冤案。
趙禎想要看看刑部和大理寺辦理的舊案後面有什麼,所以他對那些彈劾包拯的奏疏置之不理,不僅如此,還親自寫了一份徹查的手書,派陳琳送給了包拯。
此事一出,彈劾包拯的奏疏瞬間消失的乾乾淨淨。
趙禎此舉,明擺着就是告訴所有人,朕在為包拯撐腰,朕讓包拯查的,你們對包拯不滿,就是對朕不滿,身為朕的臣子,對朕不滿,那你就可以去死了。
滿朝文武在察覺到了包拯的深意以後,那個還敢彈劾包拯。
想要用一些陰險的手段對付包拯,他們都不敢。
因為當朝首相寇季,是一個最討厭官員用下三濫的手段對付同僚的。
想當初朝堂上的人用下三濫的手段對付李迪,被寇季罵了一個狗血噴頭。
寇季當初沒那麼大權柄在滿朝文武手裏保住李迪,所以李迪最後被罷落,流落到了河西。
如今寇季權勢滔天,跟寇季作對的人幾乎不會有好下場。
他虎目盯着朝堂,誰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用陰險的手段?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沒辦法彈劾包拯,就只能效法寇季舊事,上書為包拯請功,把包拯的功勞說的大大的,政績說的多多的,讓趙禎和寇季將包拯安排到一個更符合他功勞和政績的位置上。
簡而言之,請朝廷為包拯升官。
可惜,包拯不是張綸。
包拯是進士出身,所以沒有人因為他出身的關係,刻意的打壓他。
所以他建立的功勞都得到了朝廷的褒獎,而且升官的速度還很快,堪稱平步青雲。
所以刑部和大理寺奏請為包拯升官的奏疏並沒有人理會。
趙禎和寇季沒有理會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員奏請為包拯升官的事情,但文彥博等人卻看着眼紅。
都是一個先生坐下的學生,你包拯才入京多久,就讓這麼多在京官員為你請功了。
我們什麼都沒做,
第0976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