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會在推薦位上拖他的後腿。
簡單說,他相信自己這本新書,已經沒必要為了在新書榜上多待幾天,而刻意控制新書期的更新速度。
因為他自信這本書新書期大概率能衝上周點擊榜和周推薦榜,而這兩個榜單的效果,是比新書榜更強的。
在這種情況下,他新書期的更新速度如果能快一點,正面效果應該會更好。
這個道理乍一看,似乎不科學,解釋不通。
但他孫全在網文圈混跡十幾年,對於新書期的沖榜心得,早就和很多作者不一樣。
比如有些作者在新書期,總是喜歡找一些有名氣的作者給自己開單章推薦,目的就是為了蹭人家的人氣,讓自己的新書和同期的新書在數據漲幅上,拉開差距。
但他孫全從不這麼幹。
一來,他覺得那沒什麼用,他覺得如果自己的作品質量真的還行,那上架之前,編輯給的幾個推薦位,就足夠讓自己這本書得到不錯的各項數據,相比之下,靠別的作者的單章拉來的那點讀者,就顯得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了。
二呢,一本書,每上一個推薦位,編輯都會看你各項數據漲幅的,而你不可能每次上推薦位,都能拉了一堆成名作者幫你開單章拉人氣,這就容易造成一個什麼局面呢?
如果你是上第一個推薦位的時候,找人開單章拉的人氣,那你第一個推薦位上的數據漲幅就會很漂亮,編輯也確實可能因此而給你一個更好的推薦位,然後等到你這本書上下一個推薦位的時候,因為少了知名作者的單章加成,你在這個新推薦位上的數據漲幅就會瞬間拉胯,和上第一個推薦位時候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
而這容易給編輯一個什麼感覺?
編輯會對比你這本書在前後兩個推薦位上的數據漲幅,從而判斷你這本書最近的劇情拉稀了,簡而言之就是認為你這本書剛上第二個推薦位,劇情就開始崩了。
所以,如果你是編輯,你還會給這本書下一個更好的推薦位嗎?
重生前,孫全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總有那麼些作者想走捷徑,想借別的作者的人氣,來給自己漲新書期的數據,結果……興奮的時間沒多長,就心灰意冷了,覺得自己被編輯打入了冷宮,竟然拿不到好推薦位了。
三……
他以前不願意找別的作者要單章拉人氣,也是為了在新書期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作品的質量上,他覺得如果自己心裏一直想着走捷徑,想着找別的作者開單章拉人氣,心思就會被分散,而心思分散的結果,就是作品的質量肯定會有所下降。
他覺得得不償失。
畢竟靠別人的單章拉來的人氣是短暫的,作品質量的下降卻是長期的負面影響。
而寫網文……從來都不是短期見效益的一個職業,這一行拼的是韌勁,好比一場馬拉松長跑。
所有想走捷徑的行為,都是在拿短跑時的衝刺心態在拼。
而用短跑的心態……跑馬拉松的話,怎麼可能笑到最後?
……
新書期沖榜的心得,孫全自然不僅僅只有上面這點淺薄的領悟。
比較深一點的領悟就是關於新書期更新速度的,有人覺得新書期越長越好,能多拿幾個推薦位,能在上架之前,多積累一點收藏人數,然後就能順理成章地拿到一個不錯的首訂數據。
以前,孫全也曾這樣認為,後來才慢慢意識到這個觀念是錯的。
因為一本新書上架時的收藏人數高,不代表首訂數據就一定會高,這還涉及到一個收訂比的問題。
(收訂比收藏與訂閱人數的比例)
有可能你上架時五萬、甚至十萬的收藏人數,最終的訂閱人數還沒人家一萬收藏的訂閱人數多。
這就是收訂比對一本新書首訂數據的影響。
而孫全慢慢領悟到的……就是新書期更新速度對上架時收訂比的一個影響。
。
第637章 低調做人、新的更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