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資宋 > 第165章 說服

第165章 說服

    看到原本大有問罪之意的劉長發突然就轉變了態度,沈敏也忍不在心裏稱讚了一次這位劉二員外見風轉舵的本事,若是讓那位搞不清狀況的劉大員外過來,大約就真要大吵上一場了。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如果說從前濟民社剛剛成立的時候,他說不得還要讓這些土財主幾分,但是在去年濟民社改組之後,他就沒必要再對這些濟民社的董事們過於忍讓了。因為去年濟民社的改組,並不單單只是簡單的組織方式的改變,也是濟民社整個貿易方式的轉變。

    按照後世的說法,在這些商號沒有加入濟民社之前,他們不過是封建社會體系下的莊園主加中介商,也就是小農經濟的一部分。對他們來說,他們首先是為自己的需求而生產,其次才是追求把多餘的農產品送去市場上交換,以換取金錢購買更多的土地。

    在這樣的生產模式下,經營土地獲得的收益要比經營商業穩定的多,而擁有土地的地主們也有着較強的抵抗風險的能力。賣不出的多餘產品大不了儲藏起來,等待下一次賣出的機會,反正只要土地上還有產出,他們就不用擔心餓死自己。

    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對於資本來說就是最討厭的經濟堡壘,處於堡壘之內的地主和自耕農,既不向資本提供原材料,又不向資本提供銷售市場,而沒有掌握政權的資本也很難打開這樣的堡壘,讓其中的地主和自耕農成為資本的奴隸。

    而自從劉氏兄弟加入濟民社之後,他們的生產方式就已經漸漸有所改變了,因為掌握航路的保安社旺盛的需求,使得劉氏兄弟從主要經營自家產出的綢緞鋪,漸漸變成了湖州最大的綢緞商人。他們已經不再局限於,主要經營自家產出的絲綢布匹,而是根據濟民社發佈的需求,去組織本地農戶生產市場所需的絲綢和亞麻等紡織品。

    也就是說,在不自覺間,劉氏兄弟的商鋪已經從出售自家的多餘絲綢布匹,轉為有意識的按照市場訂單去生產。在這個過程里,劉氏兄弟雖然賺取了比從前更多的財富,但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他們就必須向濟民社借貸資金以擴大自家的工坊,並囤積生絲、亞麻等原料,以防止原料不足。


    劉氏兄弟的生產規模越是擴大,就越是依賴於濟民社的資金和銷售渠道。沒有濟民社給與的低息貸款,他們就沒法擴大生產的規模,畢竟這個時代最良心的貸款利息,也要月息2分。

    而沒有濟民社的銷售渠道,他們又無法儘快的回籠資金,以投入下一季的生產。在這個時代,商業活動還主要是依賴於熟人經濟,開拓新市場是一項極有風險的行動。畢竟沒有一定的人脈關係,一個地方小吏也能讓一個外地商人傾家蕩產了。

    嗯,像保安社這種依賴武力維持航路的海上武裝商團,對於大宋商人來說完全是一個特例。大多數大宋商人出海貿易,除了依賴於自己宋人的身份外,就要看海外土邦講不講道理了。因為宋人控制着航運業和某些大宋特有的商品,因此宋人在海外受到的待遇還不算太差。

    當然,對於麻逸、占城、渤泥等土邦來說,裝備着火炮火槍的保安社船隻,永遠都是最優待的對象。特別是占城國,一邊處於被安南侵攻,一邊卻正圖謀着吳哥王朝,因此對於保安社不斷示好,試圖從保安社這裏獲得先進的火器。

    因此,保安社能夠維持的銷售渠道,對於劉氏兄弟來說就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深壕。而享受過了利用資本擴張不斷獲取豐厚利潤的賺錢方式之後,再想讓劉氏兄弟退回到過去經營土地的小農經濟模式去,那也是他們兄弟所不能忍受的了。

    這不僅僅在於土地收益對於工廠生產的利潤過低,更在於他們兄弟一旦讓出了自己的位置,就隨時會被其他人頂上。對於整個濟民社來說,他們兄弟並不是不可或缺的成員。現在在他們手下的那些湖州地主和小工坊主們,巴不得頂替他們在濟民社內的位置,從而擺脫兄弟兩人在生產上的控制。

    當生產原料和生產資料集中在一起之後,隨之帶來的必然是成本的下降和工藝技術的提高。劉長發很清楚,他們兄弟之所以能在這麼短時間內超過了湖州的幾大綢緞商,成為現在湖州最大和最好的綢緞商鋪,並不是他們兄弟多麼有才能,而是大量的資本和諸多紡織工匠集中於他們手中而已。

    一旦他們失



  
蘭江觀魚推薦:  
隨機推薦:  興風之花雨  蘭若仙緣  醫婿  奮鬥在沙俄  大明新命記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資宋"
360搜"資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