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李祐那邊的捷報時李世民和他的親兒子李治也不過是剛回到洛陽而已。
對於李祐的這場大勝,李世民還是稍微有點猶豫的,不獎勵吧不行,獎勵的話又趕上這為新太子李治樹立威望的關鍵時刻,怕以後李治真箇上台駕馭不住李祐這麼個有大軍功在身的哥哥。
不過看到李祐很自覺的率先離隊,李世民還是很滿意的。
事實上沒等到命令就私自離隊放在軍中可是很大的罪名,當然放到李祐這麼個皇子身上就不算多大事了,總不能為了這事就砍了李祐,他李世民又不是喜歡砍女婿祭旗的李績。
況且李祐這剛滅了三國聯軍,李世民也不可能就這麼簡單的幹掉他啊。
李祐這樣不戀戰軍權,還主動送上些錯處,知道自污的做法,李世民自然很高興,也算是有個台階下。
而且跟着戰報一起來的還有李祐的請戰書,也是很自覺的沒再要求自己掛帥,只說應該給倭國一個大大的教訓,甚至李祐都自請將封地移往他嘴裏的倭州,這是想要徹底滅了倭國的意思啊。
李世民也很不爽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倭國,只是以前覺得打這裏沒啥油水,甚至都達不到他炫耀武功的目的,畢竟大唐周邊這些國家有幾個知道倭國存在的,又有幾個會把這倭國當一回事的。
打敗突厥那絕對是天下揚名,因為突厥是舉世皆知的強大,幹掉這樣的強敵只能成就大唐的無敵之名,而打敗一個無名小國,搞不好會給人以大欺小的感覺。
當然現在有了合適的藉口就不一樣了,倭國主動挑起戰端,大唐要是不作回應,那反而會有損大唐的威名了。
所以打是肯定要打的,只是什麼時候打,打到什麼程度,讓誰去打,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李世民雖然想要一定程度上壓制李祐如今逐漸要抬頭的聲望,但肯定也不希望再出現什麼父子相殘或者兄弟鬩牆的慘劇了,也是要顧慮一下李祐的感受的,在安排上也要酌情考慮一下。
不久之後對倭國的討伐書還是發了出來,而此時李祐已經按照李世民的召見回到了長安城,也終於能夠和武則天母子倆團聚,也讓之前擔憂不已的陰妃安心了不少。
這次征討倭國顯然就不可能讓李祐掛帥,或者哪怕是當一路將領了,名義上的統帥可是太子李治。
不過李世民也沒完全將李祐排除在外,還是徵調了他麾下的席君買和薛仁貴兩員頂尖猛將的。
在征討高麗的過程中,這倆猛男也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本領,攻城拔寨多有建樹,立下了赫赫戰功。
只不過因為他們都是李祐齊王府屬下,不好直接徵辟,所以利用這次宣李祐他們一眾功臣回長安城慶功的機會,也順帶着把這倆猛將都提了起來,各自統領了一班人馬,跑去了倭國那邊,也算是替被埋伏的李祐出一口惡氣。
倭國的海軍可以說是他們的最強點了,至於陸地上的力量相對而言反而要薄弱一些,實在是倭國本土如今還沒徹底擺脫蠻荒狀態,有些還是野人來着,連像樣的城市都沒幾個。
加上之前也被李祐麾下的戰船禍害的不輕了,面對全副武裝,一心想要弄死他們的大唐精銳,實在很難形成什麼有效的抵抗。
況且李祐本人雖然不能去到倭國那邊指揮戰鬥,但不耽誤他通過其他方式來幫助席君買和薛仁貴他們。
當然還有其他的將領,比如同樣因為表現搶眼落入李世民眼裏的劉仁軌,還有和李祐沒有太多瓜葛的一些名將。
除了有所延遲的無人機監控,李祐給大唐這邊提供的最直接的支援還是在情報方面。
倭國這邊的地形圖,佈防圖這些自然是少不了的。
無論是小密探們,還是眾多的武裝商船,都能提供很多不同渠道的消息,綜合起來看總能得到更加準確和有針對性的情報,算是給大部隊幫了大忙了。
另外李祐還為他們找到了合適的帶路黨,其實是李祐早就在倭國這邊安插